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1.1 纳米包埋 | 第13-14页 |
1.1.1 天然营养物质的包埋体系 | 第13页 |
1.1.2 纳米包埋概述 | 第13页 |
1.1.3 天然营养物纳米载体 | 第13-14页 |
1.1.4 纳米颗粒的潜在毒性 | 第14页 |
1.2 β-胡萝卜素 | 第14-18页 |
1.2.1 β-胡萝卜素的物化特性 | 第14-15页 |
1.2.2 β-胡萝卜素维生素A活性 | 第15页 |
1.2.3 β-胡萝卜素抗氧化活性 | 第15-17页 |
1.2.4 β-胡萝卜素的吸收转运机理 | 第17-18页 |
1.3 β-胡萝卜素纳米体系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| 第18-22页 |
1.3.1 β-胡萝卜素纳米体系制备 | 第18页 |
1.3.2 β-胡萝卜素纳米体系物化特性 | 第18-19页 |
1.3.3 β-胡萝卜素纳米体系消化特性和生物学效价 | 第19-20页 |
1.3.4 纳米颗粒增强包埋芯材生物利用率潜在机理 | 第20-21页 |
1.3.5 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1.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酪蛋白酸钠包埋的 β-胡萝卜素O/W乳状液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体外模拟释放特性研究 | 第24-37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材料与设备 | 第24-25页 |
2.2.1 材料 | 第24-25页 |
2.2.2 主要设备 | 第25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5-27页 |
2.3.1 β-胡萝卜素乳状液的制备 | 第25页 |
2.3.2 乳状液平均粒径分析 | 第25页 |
2.3.3 萃取和定量乳状液中 β-胡萝卜素的含量 | 第25页 |
2.3.4 RT-HPLC分析 β-胡萝卜素方法的建立 | 第25-26页 |
2.3.5 β-胡萝卜素乳状液储藏稳定性分析 | 第26页 |
2.3.6 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脂肪消化速率和消化度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.7 β-胡萝卜素体外模拟释放特性分析 | 第27页 |
2.3.8 统计分析 | 第27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6页 |
2.4.1 β-胡萝卜素异构体组分和结构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.2 微射流高压均质制备酪蛋白酸钠包埋的 β-胡萝卜素乳状液粒径分布 | 第28-30页 |
2.4.3 储藏过程中不同粒径乳状液稳定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4.4 储藏过程中乳状液中 β-胡萝卜素的氧化稳定性 | 第31-32页 |
2.4.5 液滴粒径对乳状液脂肪消化度和消化速率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2.4.6 乳液液滴粒径对 β-胡萝卜素体外释放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2.4.7 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 β-胡萝卜素稳定性 | 第35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蛋白质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、特性与细胞吸收研究 | 第37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37页 |
3.2 材料与设备 | 第37-38页 |
3.2.1 材料 | 第37-38页 |
3.2.2 主要设备 | 第38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8-42页 |
3.3.1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体系的制备 | 第38页 |
3.3.2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(CMC)的测定 | 第38页 |
3.3.3 β-胡萝卜素纳米纳米颗粒的产率的测定 | 第38页 |
3.3.4 β-胡萝卜素纳米纳米颗粒的包封率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3.3.5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测定 | 第39页 |
3.3.6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微观形态观察 | 第39页 |
3.3.7 细胞摄取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| 第39-40页 |
3.3.8 β-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粉末的储藏稳定性研究 | 第40页 |
3.3.9 色差值评价 | 第40页 |
3.3.10 β-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(HPLC) | 第40-41页 |
3.3.11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细胞毒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3.12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细胞摄取研究 | 第42页 |
3.3.13 统计分析 | 第42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0页 |
3.4.1 不同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图 | 第42-44页 |
3.4.2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在储藏过程中粒径变化 | 第44-45页 |
3.4.3 蛋白质种类和浓度对 β-胡萝卜素保留率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3.4.4 乳化剂对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色差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4.5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图 | 第48页 |
3.4.6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细胞毒性 | 第48-49页 |
3.4.7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体外Caco-2 细胞摄取 | 第49-5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β-胡萝卜素蛋白质纳米颗粒抗氧化特性研究 | 第52-67页 |
4.1 引言 | 第52页 |
4.2 材料与设备 | 第52-53页 |
4.2.1 材料 | 第52-53页 |
4.2.2 主要设备 | 第53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53-56页 |
4.3.1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体系的制备 | 第53页 |
4.3.2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测定 | 第53页 |
4.3.3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(FTIR-ATR) | 第53页 |
4.3.4 X-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.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| 第54页 |
4.3.6 铁离子还原能力分析 | 第54页 |
4.3.7 DPPH自由基猝灭能力分析 | 第54页 |
4.3.8 氢过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.9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细胞抗氧化能力分析 | 第55页 |
4.3.10 β-胡萝卜素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释放 | 第55-56页 |
4.3.11 β-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(HPLC) | 第56页 |
4.3.12 统计分析 | 第56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6页 |
4.4.1 冷冻干燥对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平均颗粒粒径和多分散指数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4.2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特性 | 第57-60页 |
4.4.3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化学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60-62页 |
4.4.4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细胞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62-64页 |
4.4.5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细胞抗氧化活性提高潜在原因 | 第64-65页 |
4.4.6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体外模拟释放特性研究 | 第65-6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β-乳球蛋白-葡聚糖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体外控制释放和Caco-2 细胞转运研究 | 第67-82页 |
5.1 引言 | 第67页 |
5.2 材料与设备 | 第67-68页 |
5.2.1 材料 | 第67-68页 |
5.2.2 主要设备 | 第68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68-71页 |
5.3.1 β-乳球蛋白-葡聚糖糖基化产物的制备 | 第68页 |
5.3.2 十二烷基硫酸钠-聚丙烯凝胶电泳(SDS-PAGE) | 第68页 |
5.3.3 远紫外-圆二色谱分析 | 第68页 |
5.3.4 蛋白质糖基化度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3.5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 | 第69页 |
5.3.6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产率分析 | 第69页 |
5.3.7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包封率分析 | 第69页 |
5.3.8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粒径分析(动态光散射分析) | 第69页 |
5.3.9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69页 |
5.3.10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体外释放特性分析 | 第69页 |
5.3.11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细胞毒性分析 | 第69页 |
5.3.12 Caco-2 单层细胞培养 | 第69-71页 |
5.3.13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细胞转运研究 | 第71页 |
5.3.14 β-胡萝卜素的萃取和定量 | 第71页 |
5.3.15 统计分析 | 第71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71-80页 |
5.4.1 β-乳球蛋白糖基化 | 第71-74页 |
5.4.2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特性分析 | 第74-75页 |
5.4.3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pH稳定性分析 | 第75-76页 |
5.4.4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体外模拟释放特性研究 | 第76-77页 |
5.4.5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体细胞毒性分析 | 第77-78页 |
5.4.6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转运过程中细胞跨膜电阻值的变化分析 | 第78-79页 |
5.4.7 β-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细胞跨膜转运研究 | 第79-8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论文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
主要结论 | 第82-83页 |
展望 | 第83-84页 |
论文创新点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8页 |
附录一 | 第98-100页 |
附录二: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