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0-11页 |
四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五、人教版七-九年级语文教材中说明文课文分布情况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初中说明文阅读对话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| 第14-21页 |
一、教师方面 | 第14-17页 |
(一)教师对阅读对话教学的理念掌握不够 | 第14-15页 |
(二)教学方法单一,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的兴趣7(三)过多局限于教材内容 | 第15-17页 |
二、学生方面 | 第17-21页 |
(一)学生的“主人翁”意识不强 | 第17-18页 |
(二)学生缺乏好的学习习惯 | 第18-19页 |
1.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 | 第18页 |
2.课外阅读的量不够 | 第18-19页 |
(三)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态度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初中说明文阅读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 | 第21-33页 |
一、课前准备 | 第21-25页 |
(一)教师方面 | 第21-24页 |
1.与文本对话 | 第21-22页 |
2.了解、分析学情 | 第22-23页 |
3.教学设计 | 第23-24页 |
(二)学生方面——预习文本 | 第24-25页 |
二、课中操练——要达到四个“说”:“敢说”、“能说”、“想说”、“会说” | 第25-31页 |
(一)教师方面 | 第25-29页 |
1.创设“敢说”的教学氛围 | 第26-27页 |
2.“能说”的话题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“走心”的评价 | 第28-29页 |
(二)学生方面 | 第29-31页 |
1.“想说”的欲望 | 第29页 |
2.“会说”的问题回答 | 第29-31页 |
三、课后延伸 | 第31-33页 |
(一)课外阅读扩展 | 第31-32页 |
(二)课后练笔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总结 | 第33-35页 |
一、说明文阅读对话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的优势 | 第33-34页 |
(一)从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进行比较 | 第33页 |
(二)教学形式的比较 | 第33-34页 |
二、阅读对话教学在其他文体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附录 1 | 第37-39页 |
附录 2 | 第39-4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