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水果、蔬菜、坚果加工工业论文--基础科学论文

鲜切苹果腐败霉菌侵染生物学机理及其臭氧防控研究

摘要第12-14页
Abstract第14-16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-29页
    1.1 鲜切果蔬的市场发展趋势第17-18页
    1.2 鲜切果蔬的微生物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鲜切果蔬病原微生物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鲜切果蔬腐败微生物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鲜切苹果中可能的腐败霉菌第20页
    1.3 腐败霉菌侵染果蔬的致腐机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腐败霉菌的细胞壁降解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腐败霉菌的毒素第21页
    1.4 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酶促褐变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风味损失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质构劣变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营养降低第23页
    1.5 国内外鲜切果蔬杀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氯及氯的化合物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二氧化氯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臭氧杀菌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代替氯的其他冷杀菌技术第24-26页
    1.6 立题目的及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1.7 主要研究内容第27-29页
第二章 鲜切苹果霉菌的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的研究第29-44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处理方法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实验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32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鲜切苹果霉菌的分离及形态学鉴定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鲜切苹果霉菌的致腐能力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鲜切苹果腐败霉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9-41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41-4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三章 腐败霉菌侵染苹果致腐过程的组织细胞学研究第44-63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处理方法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实验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4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扩展青霉侵染苹果过程的观察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互隔交链孢霉侵染苹果过程的观察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黑曲霉侵染苹果过程的观察第56-59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59-6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四章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品质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第63-86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处理方法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实验方法第64-68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68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腐败霉菌侵染引起苹果褐变各项测定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褐变指数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PPO和POD活性的影响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总酚含量和PAL活性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MDA含量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腐败霉菌侵染引起苹果质构变化的各项测定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硬度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水溶性果胶和原果胶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9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0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PME、PG和Cx活性的影响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1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β-Gal和α-L-Af活性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82-8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第五章 腐败霉菌侵染对苹果细胞壁降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86-95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处理方法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实验方法第87-89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腐败霉菌侵染对MdPME基因表达的影响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腐败霉菌侵染对MdPG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腐败霉菌侵染对MdBGAL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腐败霉菌侵染对MdAFase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2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92-9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3-95页
第六章 低浓度臭氧水用于鲜切苹果质量安全防控的研究第95-111页
    6.1 材料与方法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处理方法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实验方法第96-98页
    6.2 结果与分析第98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臭氧水杀菌率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臭氧水处理前后4种霉菌的电镜观察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臭氧水处理对鲜切苹果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臭氧水处理不同时间的鲜切苹果表面形态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臭氧水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特性的影响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臭氧水处理对鲜切苹果酶促褐变相关参数的影响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7 臭氧水处理对鲜切苹果细胞壁降解相关参数的影响第104-108页
    6.3 讨论第108-110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10-111页
第七章 总结、创新与展望第111-114页
    7.1 总结第111-113页
    7.2 创新点第113页
    7.3 展望第113-114页
参考文献第114-127页
附录第127-128页
缩略表语第128-130页
致谢第130-131页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131-132页

论文共13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环境因素和糖醇化合物对大豆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
下一篇: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水稻浸种过程种子水分检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