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·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| 第7-8页 |
·“寓教于乐”教学理念的倡导 | 第8页 |
·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历史学科探索教学新途径 | 第8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2页 |
·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·准实验研究法 | 第12页 |
·问卷调查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3-20页 |
·虚拟现实技术概念 | 第13页 |
·虚拟现实技术特点与分类 | 第13-15页 |
·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| 第13页 |
·虚拟现实的分类 | 第13-15页 |
·Unity 3d技术简介 | 第15-18页 |
·Unity 3d核心模块 | 第15-17页 |
·Unity 3d 优势 | 第17-18页 |
·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学科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·戴尔的“经验之塔”理论 | 第18页 |
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8页 |
·模拟仿真原理 | 第18-19页 |
·探究式教学理论 | 第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6页 |
·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分析 | 第20页 |
·历史学科课程定位 | 第20页 |
·历史学科的特点 | 第20页 |
·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| 第21-23页 |
·创设真实情景,实现形象化教学 | 第21-22页 |
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| 第22-23页 |
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、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| 第23页 |
·虚拟现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| 第23-25页 |
·虚拟仿真物体 | 第23-24页 |
·虚拟仿真人物 | 第24页 |
·虚拟仿真环境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初中历史虚拟教学情境的实现 | 第26-43页 |
·总体设计的思路与架构 | 第26-27页 |
·设计的思路 | 第26页 |
·总体架构设计 | 第26-27页 |
·虚拟教学情境关键技术 | 第27-34页 |
·地形创建技术 | 第27-29页 |
·模型制作与贴图技术 | 第29-32页 |
·碰撞检测技术 | 第32-34页 |
·虚拟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现 | 第34-42页 |
·古人类博物馆虚拟教学情境的实现 | 第34-38页 |
·原始居民的生活虚拟教学情境的实现 | 第38-40页 |
·界面的制作 | 第40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虚拟现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设计 | 第43-53页 |
·基于Unity3d虚拟教学情境案例的设计 | 第43-44页 |
·教学内容分析 | 第43页 |
·教学媒体的选择 | 第43页 |
·教学目标的制定 | 第43-44页 |
·教学过程 | 第44页 |
·基于虚拟教学情境《原始的农耕生活》教学案例的实践 | 第44-48页 |
·基于虚拟教学情境《原始的农耕生活》教学效果评价 | 第48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·总结 | 第53页 |
·研究不足 | 第53页 |
·前景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附录1 | 第57-59页 |
附录2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