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·课题解析 | 第8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8-12页 |
·公益事业中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与阳光部落助学项目 | 第8-10页 |
·石渠县当地基础教育状况与政府教育政策 | 第10页 |
·移动网络普及与山区宽带网络覆盖 | 第10-11页 |
·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及其发展困境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藏区教师和基础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| 第12-13页 |
·协作服务与社会创新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协作服务在公益项目中的探索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课题意义 | 第17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7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17页 |
·研究课题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课题方法及思路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服务及其在公益项目中的应用 | 第20-31页 |
·协作服务的概念及主要模式 | 第20-21页 |
·协作服务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协作服务的主要模式 | 第21页 |
·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服务 | 第21-25页 |
·社会群体经济的兴起 | 第21-22页 |
·网络环境下协作服务的特征 | 第22-23页 |
·网络环境下协作服务的设计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网络环境下协作服务在公益项目中的应用 | 第25-30页 |
·协作服务公益项目案例分析 | 第25-28页 |
·协作服务公益项目的设计策略 | 第28-29页 |
·协作服务公益项目的设计流程 | 第29-30页 |
·协作服务公益项目中间人的作用 | 第3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的助学服务平台服务系统设计模式 | 第31-42页 |
·前提:助学服务系统的问题聚焦与诊断 | 第31-33页 |
·问题聚焦,抽取现象 | 第31-32页 |
·问题诊断,寻找根源 | 第32-33页 |
·准备:目标用户的调研和用户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5页 |
·目标人群深入调研 | 第33-34页 |
·用户模型构建 | 第34-35页 |
·开发:网络环境下的助学服务平台设计定位和服务系统框架构建 | 第35-37页 |
·概念产出,设计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开放式创新—协作设计工作坊 | 第36-37页 |
·应用:网络环境下的助学服务平台设计和开发 | 第37-40页 |
·网络环境下的助学服务平台的设计和活动开展 | 第37-39页 |
·网络环境下的助学服务平台的测试和维护 | 第39-40页 |
·评估:网络环境下的助学服务平台评估构架 | 第40-4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调研 | 第42-59页 |
·石渠县基础教育和乡村教师基本状况的调研 | 第42-47页 |
·阳光部落三年助学概况 | 第42-43页 |
·阳光部落多维助学服务调研和目标人群分析 | 第43-46页 |
·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契机,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 | 第46-47页 |
·网络环境下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的用户需求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扎溪卡乡村教师职业调研 | 第47页 |
·扎溪卡乡村教师教学方面的情况及需求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扎溪卡乡村教师电子设备使用情况分析 | 第49页 |
·网络环境下藏区乡村青年教师角色搭建 | 第49-52页 |
·网络环境下助学服务教育机遇 | 第52-58页 |
·网络环境下阳光部落助学服务平台 SWOT 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现有网络媒介产品对比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适合阳光部落助学服务平台的网络媒介产品分析 | 第55-5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设计 | 第59-88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的模式构建 | 第59-60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的协作设计 | 第60-70页 |
·协作设计流程 | 第60页 |
·协作设计分析 | 第60-70页 |
·助学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 | 第70-79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利益者相关者分析 | 第70-73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服务系统图 | 第73-74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交互故事版和服务接触点 | 第74-75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东西一线牵论坛设计 | 第75-79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的实施 | 第79-84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的实施计划 | 第79-80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的志愿者服务机制 | 第80-82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的公益自我造血机制 | 第82-83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的传播机制 | 第83-84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的实施 | 第84-87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评估体系构建 | 第84页 |
·“阳光部落”助学服务平台项目的实施计划 | 第84-8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附录 1: 阳光部落公益项目组第三期乡村教师培训纪实 | 第93-98页 |
附录 2: 乡村教师调查问卷 | 第98-101页 |
附录 3: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