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| ·阅读障碍是当前研究的亮点 | 第11-12页 |
| ·口语叙事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| 第12-13页 |
| ·故事结构教学的优越性 | 第13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| ·名词解释 | 第14-16页 |
| ·故事结构教学 | 第14-15页 |
| ·阅读障碍儿童 | 第15页 |
| ·口语叙事能力 | 第15-16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16-30页 |
| ·阅读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6-20页 |
| ·阅读障碍的定义 | 第16页 |
| ·阅读障碍的诊断模式 | 第16-17页 |
| ·不同语言符号系统阅读障碍的研究 | 第17-19页 |
| ·不同书面形态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| ·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概述 | 第20-22页 |
| ·口语叙事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| 第20页 |
| ·口语叙事能力的评量指标 | 第20-21页 |
| ·提高口语叙事能力的有关研究 | 第21-22页 |
| ·阅读障碍儿童的口语叙事特点 | 第22-23页 |
| ·阅读障碍与口语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| ·阅读障碍儿童的口语叙事能力 | 第23页 |
| ·故事结构教学研究概述 | 第23-30页 |
| ·故事结构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4页 |
| ·故事结构的定义 | 第24页 |
| ·故事结构要素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故事结构教学的相关研究分析 | 第25-30页 |
| 3 研究设计 | 第30-42页 |
| ·研究架构 | 第30-32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32-35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35-36页 |
| ·研究工具 | 第36-38页 |
| ·教学工具 | 第36-38页 |
| ·评量工具 | 第38页 |
| ·资料处理 | 第38-42页 |
| ·语言样本的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目视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社会效度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4 研究结果 | 第42-55页 |
| ·口语叙事之故事长度分析 | 第42-50页 |
| ·口语叙事之总句数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口语叙事之总词汇数和相异词汇数分析 | 第44-50页 |
| ·口语叙事之故事结构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·口语叙事之故事结构总分数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故事结构各要素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社会效度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·对故事结构教学的看法 | 第54页 |
| ·对受试教学前后的看法 | 第54-55页 |
| 5 讨论与分析 | 第55-61页 |
| ·故事结构教学的理论探讨 | 第55-57页 |
| ·图示化的故事结构 | 第55-56页 |
| ·支架式的教学流程 | 第56页 |
| ·简单化的教学策略 | 第56页 |
| ·清晰化的故事地图 | 第56-57页 |
| ·故事结构教学对阅读障碍学生口语叙事能力的成效探讨 | 第57-59页 |
| ·故事结构教学对受试口语叙事能力的成效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导致有些项目维持效果不佳的原因探讨 | 第58-59页 |
| ·阅读障碍儿童个别化教学的思考 | 第59-61页 |
| 6 结论与建议 | 第61-65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61-62页 |
| ·研究限制与建议 | 第62-65页 |
| ·研究限制 | 第62-63页 |
| ·研究建议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| 附录A:学习障碍评定量表 | 第69-74页 |
| 附录B:自编故事结构地图 | 第74-75页 |
| 附录C:自编故事结构学习单 | 第75-76页 |
| 附录D:自编故事长度评分表 | 第76-77页 |
| 附录E:故事结构评分标准 | 第77-78页 |
| 附录F:自编故事结构评分表 | 第78-79页 |
| 附录G:教师及同学访谈提纲 | 第79-80页 |
| 附录H:受试语言样本范例 | 第80-82页 |
| 附录I:中文分词系统范例 | 第82-83页 |
| 致谢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