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28页 |
·选题背景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12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15-16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9页 |
·激励机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| 第16-18页 |
·创新团队 | 第18页 |
·知识型企业与知识型员工 | 第18-19页 |
·技术创新激励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9-25页 |
·国外有关技术创新激励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2页 |
·国内学者关于技术创新激励的研究述评 | 第22-23页 |
·关于知识型员工管理与激励的研究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| 第25-28页 |
·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8-48页 |
·技术创新理论 | 第28-29页 |
·关于激励的理论 | 第29-33页 |
·内容型激励理论 | 第29-31页 |
·过程型激励理论 | 第31-33页 |
·综合激励理论 | 第33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33-38页 |
·单任务委托代理理论 | 第33-36页 |
·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 | 第36-38页 |
·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理论 | 第38-45页 |
·基于创新支持机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| 第39-41页 |
·基于报酬机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| 第41-43页 |
·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综合激励模式研究 | 第43-45页 |
·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| 第45-48页 |
·基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| 第45-46页 |
·基于模型方法的研究 | 第46-48页 |
第三章 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机制分析 | 第48-73页 |
·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概述 | 第48-52页 |
·物质与非物质激励的逻辑关系 | 第49-50页 |
·企业内部激励 | 第50-51页 |
·企业外部激励 | 第51-52页 |
·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-----知识型员工 | 第52-54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| 第52-53页 |
·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资源----知识型员工 | 第53-54页 |
·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的内容 | 第54-62页 |
·知识型员工自我激励与需要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 | 第56-58页 |
·就企业而言的非物质激励的内容 | 第58页 |
·就个人而言的非物质激励的内容 | 第58-62页 |
·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分析 | 第62-68页 |
·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的必要性 | 第63-65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创新激励 | 第65-68页 |
·知识型员工需要的特点及激励难点 | 第68-73页 |
·知识型员工需要的特点 | 第68-71页 |
·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难点 | 第71页 |
·我国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71-73页 |
第四章 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视角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| 第73-92页 |
·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的内容 | 第73-75页 |
·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75-77页 |
·绩效评价成果评估体系构建 | 第77-88页 |
·绩效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| 第77-79页 |
·基于证据推理算法项目验收评估 | 第79-80页 |
·实证研究:以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为例 | 第80-88页 |
·绩效评价体系与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与设计----以研发人员为例 | 第88-92页 |
·R&D团队绩效评价体系 | 第88-89页 |
·R&D项目团队激励机制设计 | 第89-92页 |
第五章 基于创新绩效评价的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体系构建 | 第92-104页 |
·基于绩效评价的企业激励模式 | 第92-95页 |
·企业激励机制的理念 | 第92-93页 |
·基于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模式 | 第93-95页 |
·创新绩效评价视角的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体系构建 | 第95-101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原则 | 第95-97页 |
·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体系建构 | 第97-101页 |
·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模型的构建 | 第101-104页 |
·模型准备 | 第101页 |
·环境的定义 | 第101-102页 |
·模型构成 | 第102页 |
·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模型说明 | 第102-104页 |
第六章 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| 第104-129页 |
·访谈及案例研究 | 第104-109页 |
·初步访谈 | 第104-105页 |
·访谈案例分析 | 第105-109页 |
·研究构思和研究假设 | 第109-111页 |
·研究构思 | 第109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109-111页 |
·取样和问卷对象设计 | 第111-116页 |
·数据收集 | 第112页 |
·样本描述 | 第112-113页 |
·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 | 第113-116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116-122页 |
·非物质激励机制验证性因素分析 | 第117页 |
·方差分析 | 第117-119页 |
·相关分析 | 第119-121页 |
·回归分析 | 第121-122页 |
·结果讨论及分析 | 第122-124页 |
·研究结果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 | 第124-129页 |
·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124-125页 |
·本研究的政策建议 | 第125-129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129-133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129-131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31页 |
·未来研究展望 | 第131-133页 |
·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131-132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32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46页 |
附录 | 第146-150页 |
致谢 | 第150-15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1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