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S | 第6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7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概念厘定及文献综述 | 第23-39页 |
·概念厘定 | 第23-30页 |
·研发及研发投资 | 第23-25页 |
·研发投资绩效 | 第25-27页 |
·技术创新政策的概念及体系 | 第27-30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30-37页 |
·R&D投资与企业技术绩效 | 第30-31页 |
·R&D投资与企业财务绩效 | 第31-32页 |
·R&D投资与企业价值绩效 | 第32-36页 |
·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R&D投资绩效的直接影响 | 第36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3章 理论分析与制度背景 | 第39-56页 |
·理论分析 | 第39-44页 |
·制度决定科技与经济绩效 | 第39-40页 |
·技术创新研究中“制度要素”的发展脉络 | 第40-41页 |
·技术创新政策产生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| 第41-44页 |
·本文概念模型 | 第44-46页 |
·制度背景 | 第46-55页 |
·我国R&D补贴制度 | 第46-50页 |
·我国R&D合作制度 | 第50-52页 |
·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| 第52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4章 R&D补贴的调节作用模型及实证分析 | 第56-76页 |
·引言 | 第56页 |
·R&D投入、R&D补贴与绩效 | 第56-62页 |
·R&D补贴类别及其比较 | 第56-58页 |
·R&D投资与R&D投资绩效 | 第58-59页 |
·R&D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的调节作用模型及研究假设 | 第59-62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62-67页 |
·样本公司和数据搜集 | 第62-63页 |
·变量测定 | 第63-66页 |
·研究模型 | 第66-67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67-75页 |
·统计描述和相关系数 | 第67-69页 |
·实证结论 | 第69-74页 |
·讨论和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5章 R&D合作的调节作用模型及实证分析 | 第76-93页 |
·引言 | 第76页 |
·R&D投入、R&D合作与R&D投入绩效 | 第76-80页 |
·R&D合作的类型 | 第76-77页 |
·吸收能力、R&D投入及R&D合作 | 第77页 |
·R&D合作与R&D投资绩效:调节作用模型及研究假设 | 第77-80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80-83页 |
·样本公司和数据搜集 | 第80页 |
·变量测定 | 第80-83页 |
·研究模型 | 第83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83-92页 |
·统计描述和相关系数 | 第83-84页 |
·实证结论 | 第84-91页 |
·讨论和分析 | 第91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6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模型及实证分析 | 第93-107页 |
·引言 | 第93页 |
·R&D投入、知识产权保护与绩效 | 第93-96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 | 第93-94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R&D投入 | 第94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R&D投资绩效:调节作用模型及研究假设 | 第94-96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96-99页 |
·数据与方法 | 第96页 |
·变量定义及描述 | 第96-99页 |
·研究模型 | 第99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99-106页 |
·数据统计描述 | 第99-101页 |
·实证结论 | 第101-105页 |
·讨论和分析 | 第105-10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第7章 结论、建议及研究展望 | 第107-111页 |
·研究结论及建议 | 第107-110页 |
·R&D补贴的调节作用方面 | 第107-108页 |
·R&D合作的调节作用方面 | 第108-109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方面 | 第109-110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10-111页 |
·R&D投资绩效测定方面 | 第110页 |
·R&D合作调节作用研究方面 | 第110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125-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