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互动行为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目录第6-8页
图目录第8-9页
表目录第9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6页
 第一节 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第10-11页
  一、 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二、 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一、 国内现状第11-12页
  二、 国外现状第12页
 第三节 研究对象、目的和意义第12-14页
  一、 研究对象第12-13页
  二、 研究目的第13-14页
  三、 研究意义第14页
 第四节 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-16页
  一、 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二、 研究方法第14-16页
第二章 虚拟学习社区相关理论概述第16-20页
 第一节 概念的界定第16-17页
  一、 虚拟学习社区第16-17页
  二、 互动第17页
 第二节 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第17-20页
  一、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8页
  二、 学习共同体理论第18-19页
  三、 分布式认知理论第19页
  四、 交流与学习者控制理论第19-20页
第三章 虚拟学习社区成员的互动现状统计分析第20-38页
 第一节 发帖总量情况统计第20-21页
 第二节 跟帖情况统计第21-22页
 第三节 不同身份成员发帖情况统计第22-24页
 第四节 精华帖数量统计第24-25页
 第五节 互动的时间段统计第25-27页
 第六节 互动内容编码及分析第27-31页
 第七节 人际网络关系分析第31-34页
  一、 整体网交互密度分析第32页
  二、 成员交互距离分析第32-33页
  三、 小团体分析第33-34页
 第八节 精华帖内容分析第34-35页
 第九节 互动中的知识建构分析第35-38页
第四章 虚拟学习社区成员的互动影响因素分析第38-47页
 第一节 调查问卷的编制及信度、效度分析第38-40页
  一、 问卷的编制第38-39页
  二、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第39-40页
 第二节 调查问卷施测及数据分析第40-45页
  一、 对教师和学习者方面的影响因素调查第40-42页
  二、 交互内容方面影响因素第42-44页
  三、 虚拟学习社区的环境因素第44-45页
 第三节 影响因素总结第45-47页
第五章 相应对策第47-49页
 一、 教师要主动去引导学习者去交互第47页
 二、 分组的时候适当的考虑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及差异第47-48页
 三、 制定适当的评价制度第48-49页
第六章 总结和展望第49-51页
 第一节 研究结论第49-50页
  一、 关于互动第49页
  二、 互动现状统计方面第49-50页
  三、 影响因素第50页
  四、 相应对策第50页
 第二节 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3页
附录第53-55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的道德观及其启示
下一篇:在线学习分类评价模型的构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