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对策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选题的动机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采取的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调查法 | 第12-13页 |
·语料来源 | 第12页 |
·调查过程 | 第12-13页 |
·偏误分析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14-15页 |
·汉语比较句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·汉语比较句的本体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 | 第19-37页 |
·“比”字句 | 第19-26页 |
·比较结果的偏误 | 第19-21页 |
·形容词成分做比较结果 | 第19-21页 |
·比较对象的偏误 | 第21-24页 |
·结构助词“的”的误用 | 第22-24页 |
·“了”的误用 | 第24页 |
·介词“在”的误加 | 第24页 |
·表示比较关系的成分偏误 | 第24页 |
·“比”字句的否定形式 | 第24-26页 |
·小结 | 第26页 |
·“有/没有”句 | 第26-29页 |
·比较方式的偏误 | 第27页 |
·比较句式的杂糅 | 第27页 |
·“这么”“那么”用反 | 第27页 |
·比较结果的偏误 | 第27-29页 |
·比较值词语误用 | 第27-28页 |
·程度副词的误用 | 第28-29页 |
·比较结果的补语成分多余 | 第29页 |
·“一样”句 | 第29-32页 |
·表示比较关系的成分的误用 | 第29-31页 |
·比较词残缺 | 第29-30页 |
·比较句式杂糅 | 第30页 |
·否定词的位置错误 | 第30-31页 |
·比较对象不对称 | 第31-32页 |
·比较结果偏误 | 第32页 |
·“不如”句 | 第32-34页 |
·比较结果的偏误 | 第33-34页 |
·程度副词的误用 | 第33页 |
·比较值的补语成分多余 | 第33页 |
·比较值词语误用 | 第33-34页 |
·“越来越”句 | 第34-35页 |
·比较方式的偏误 | 第34-35页 |
·比较词位置用错 | 第34-35页 |
·比较方式的杂糅 | 第35页 |
·比较结果的偏误 | 第35页 |
·程度副词的误用 | 第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汉语比较句偏误产生的原因 | 第37-41页 |
·母语负迁移 | 第37-38页 |
·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| 第38页 |
·学习策略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教材的编写方面 | 第39-40页 |
·教学方面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比较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 | 第41-46页 |
·对教材的编写及选择方面 | 第41-42页 |
·教师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 | 第42-43页 |
·课堂教学方面 | 第43页 |
·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 | 第43-44页 |
·对“比”字句的教学要分等级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