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2页 |
·缘起与思路 | 第7页 |
·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综述 | 第7-11页 |
·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概况 | 第7-8页 |
·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综述 | 第8-11页 |
·研究范围界定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12页 |
·被试的基本情况 | 第12页 |
·调查问卷的实施步骤 | 第12-14页 |
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14-30页 |
·调查问卷选择题结果分析 | 第14-22页 |
·宾语为处所宾语 | 第14-16页 |
·宾语为非处所宾语 | 第16-22页 |
·调查问卷看图说话题的偏误分析 | 第22-30页 |
·结构形式上的偏误 | 第23-24页 |
·语义上的偏误 | 第24-27页 |
·回避使用趋向补语 | 第27-30页 |
第四章 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偏误原因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语言迁移理论 | 第30-31页 |
·语际负迁移 | 第30-31页 |
·语内干扰 | 第31页 |
·认知的难易程度 | 第31-32页 |
·学习者学习策略 | 第32页 |
·语言教学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第五章 基于以上分析对课堂教学及教材编写的建议 | 第33-36页 |
·教材编写 | 第33页 |
·课堂教学 | 第33-36页 |
·教学尤其是语法教学要循序渐进,从简到繁,从易到难 | 第33-34页 |
·加强汉外对比,减少语际迁移 | 第34页 |
·对立足点偏误的对策 | 第34-35页 |
·对学习者回避策略的对策 | 第35页 |
·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附录 | 第38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