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8页 |
·激励理论 | 第13-15页 |
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| 第13页 |
·ERG理论 | 第13页 |
·双因素理论 | 第13-14页 |
·玛汉·坦姆仆的激励模型 | 第14-15页 |
·职业生涯发展“三三三理论” | 第15-17页 |
·“能力人”假设理论 | 第17-18页 |
3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概述 | 第18-24页 |
·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| 第18-19页 |
·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| 第18-19页 |
·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| 第19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界定及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| 第20-24页 |
4 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 | 第24-30页 |
·进入组织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激励因素 | 第27-28页 |
·发展上升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激励因素 | 第28页 |
·职业发展顶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激励因素 | 第28-29页 |
·衰退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激励因素 | 第29-30页 |
5 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研究 | 第30-36页 |
·外在激励 | 第30-32页 |
·内在激励 | 第32-36页 |
·进入组织阶段的激励模式 | 第32-33页 |
·发展上升阶段的激励模式 | 第33-34页 |
·职业发展顶峰阶段的激励模式 | 第34-35页 |
·衰退阶段的激励模式 | 第35-36页 |
6 案例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典型案例 | 第36-37页 |
·公司背景 | 第36页 |
·公司激励员工的主要措施 | 第36-37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37-38页 |
7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录 A 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调查问卷 | 第42-4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5-47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