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论文--课程论课程设计、课程标准等入此。论文

意境化课程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导论第10-17页
 (一) 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1. 课程理论研究的异轨—国内“西化”与国外“发现东方”的趋势第10-11页
  2. 当前课程改革实践的反思—“对话”与“扬弃”第11-12页
 (二) 研究概况第12-15页
  1. 意境化课程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2. 其他相关研究第12-15页
  3. 小结第15页
 (三) 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-17页
一、意境化课程的意义第17-35页
 (一) 意境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第17-26页
  1. 意境的内涵第19-24页
  2. 意境的特征第24-26页
 (二) 意境对课程研究的启示第26-30页
  1. 现代课程的控制属性第27-29页
  2. 意境思想对课程研究的启示第29-30页
 (三) 意境化课程及其作用第30-35页
  1. 意境化课程的内涵第30-31页
  2. 意境化课程的意义第31-35页
二、意境化课程的思想渊源第35-52页
 (一) 意境化课程的教育学基础:课程即美学文本第35-39页
 (二) 意境化课程的文化学基础:天人合一的思想第39-45页
 (三) 意境化课程的心理学基础:直觉体悟与完形压强第45-49页
 (四) 意境化课程的生命美学基础:生命活力的激发与体现第49-52页
三、意境化课程的基本理念第52-74页
 (一) 促进学生的精神生命自由成长第52-56页
 (二) 动态生成的个体性和境域性的知识观第56-59页
 (三) 教材是对话的文本第59-62页
 (四) 倡导体悟和对话学习第62-69页
 (五) 导向美学精神的鉴赏与理解第69-74页
四、意境化课程的教材设计第74-87页
 (一) “计白当黑”与教材布白第75-79页
  1. “计白当黑”的解读第75-76页
  2. 教材设计中的布白第76-79页
 (二) “外师造化”与教材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第79-87页
  1. “外师造化”的解读第79-80页
  2. 教材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第80-87页
五、意境化课程的教学策略第87-124页
 (一) 虚实相生与教学布白第87-95页
  1. 教学“布白”的价值第88-90页
  2. 教学布白的类型第90-92页
  3. 教学布白的基本要求第92-93页
  4. 课堂教学中的“布白”方法第93-95页
 (二) 立象尽意与情境教学第95-112页
  1. “立象尽意”的解读第95-96页
  2. 情境及其教学意蕴第96-101页
  3. 创设有效情境的原则第101-106页
  4. 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第106-108页
  5. 情境教学的设计模式第108-112页
 (三) 情景交融与以情优教第112-124页
  1. “情景交融”的解读第112-115页
  2. 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第115-116页
  3. 教学中以情优教的策略第116-124页
六、意境化课程评价第124-135页
 (一) 意境化课程评价的特点第124-127页
 (二) 意境化课程评价的维度第127-130页
 (三) 意境化课程评价的操作步骤第130-135页
结束语第135-136页
参考文献第136-144页
致谢第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--县中的另一种模式引发的思考
下一篇:“学会关心”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