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汉语“X不假”让步句研究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一、选题缘起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3-21页 |
(一)让步句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(二)立场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6-21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(一)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| 第21页 |
(二)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| 第21-22页 |
(三)比较研究法 | 第22页 |
四、语料来源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“X不假”让步句中让步小句的语义类型 | 第23-34页 |
一、言者对现实情况的认同 | 第23-26页 |
(一)言者对已然事实的认同 | 第23-24页 |
(二)言者对类属关系的认同 | 第24-25页 |
(三)言者对惯常事实的认同 | 第25-26页 |
二、言者对非现实情况的认同 | 第26-34页 |
(一)言者对传信内容的认同 | 第27-28页 |
(二)言者对主观评价的认同 | 第28-29页 |
(三)言者对意愿、能力、功能的认同 | 第29-30页 |
(四)言者对主体义务的认同 | 第30-34页 |
第三章 “X不假”让步句中转折小句的语义类型 | 第34-42页 |
一、对某种观点的不认同 | 第34-39页 |
(一)对认识的合理性的反驳 | 第34-36页 |
(二)对认识的类别条件的限制 | 第36-37页 |
(三)对认识的隐性否定 | 第37-39页 |
二、对某种行为的不认同 | 第39-42页 |
(一)对言语行为的反对 | 第39-40页 |
(二)对其他行为的反对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“X不假”让步句的语义模式 | 第42-52页 |
一、认同正面情况+转向负面评价 | 第42-44页 |
(一)认同正面现实情况+转向负面评价 | 第42-44页 |
(二)认同正面非现实情况+转向负面评价 | 第44页 |
二、认同负面情况+转向正面评价 | 第44-46页 |
(一)认同负面现实情况+转向正面评价 | 第44-45页 |
(二)认同负面非现实情况+转向正面评价 | 第45-46页 |
三、认同负面情况+转向另一负面评价 | 第46-48页 |
(一)认同负面现实情况+转向负面评价 | 第46-47页 |
(二)认同负面非现实情况+转向负面评价 | 第47-48页 |
四、认同正面情况+转向另一正面评价 | 第48-52页 |
(一)认同正面现实情况+转向正面评价 | 第48-49页 |
(二)认同正面非现实情况+转向正面评价 | 第49-52页 |
第五章 “X不假”让步句和“X是X”让步句的比较 | 第52-59页 |
一、结构允准差异 | 第52-56页 |
(一)“X”为熟语 | 第52-53页 |
(二)“X”为非熟语 | 第53-56页 |
二、语义允准差异 | 第56-59页 |
(一)对建议要求允准的差异 | 第56-57页 |
(二)对询问允准的差异 | 第57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注释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