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一、选题缘由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一)文献分析法 | 第16页 |
(二)实地考察法 | 第16页 |
(三)个案分析法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雅马哈儿童音乐教育概述 | 第17-23页 |
一、雅马哈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起源 | 第17-18页 |
(一)雅马哈公司的开始 | 第17页 |
(二)雅马哈音乐中心的形成 | 第17-18页 |
二、雅马哈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中心 | 第18-21页 |
(一)雅马哈音乐中心在国内的分布 | 第18-19页 |
(二)雅马哈音乐中心在境外的分布 | 第19-21页 |
三、雅马哈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 | 第21-22页 |
(一)集体课体系 | 第21-22页 |
(二)个人课体系 | 第22页 |
注释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雅马哈儿童音乐教育理念与特色分析 | 第23-32页 |
一、川上源一的音乐观与儿童教学理念 | 第23-26页 |
(一)从实践出发 | 第23-24页 |
(二)教师的重要作用 | 第24-25页 |
(三)孩子们是最好的老师 | 第25-26页 |
二、母语学习与音乐启蒙教育 | 第26页 |
三、亲子关系与课程分阶设置 | 第26-28页 |
(一)入门课程期亲子关系 | 第27-28页 |
(二)进阶课程亲子关系 | 第28页 |
四、听觉优先与预先感受 | 第28-29页 |
五、儿童发育情况与适龄教育 | 第29-31页 |
注释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雅马哈音乐教育“儿童课程”教学实践分析 | 第32-54页 |
一、雅马哈音乐教育“儿童课程”教学设置与管理 | 第32-39页 |
(一)“儿童课程”课程设置 | 第32-38页 |
(二)“儿童课程”教学管理 | 第38-39页 |
二、雅马哈音乐教育“儿童课程”教学形式与特点 | 第39-42页 |
(一)“儿童课程”教学形式 | 第39-41页 |
1、集体授课的形式 | 第39-40页 |
2、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 | 第40页 |
3、家长参与的形式 | 第40-41页 |
(二)“儿童课程”教学特点 | 第41-42页 |
1、锻炼学生自主意识 | 第41页 |
2、锻炼学生自主意识 | 第41-42页 |
3、启发学生自由创作 | 第42页 |
4、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| 第42页 |
三、雅马哈音乐教育“儿童课程”教学实践个案分析 | 第42-53页 |
(一)课堂案例记录 | 第43-52页 |
(二)课堂分析总结 | 第52-53页 |
注释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雅马哈儿童音乐教育在我国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| 第54-59页 |
一、存在的问题 | 第54-56页 |
(一)入学年龄段划分不细 | 第54页 |
(二)家庭学习意识薄弱 | 第54-55页 |
(三)考试制度不够普及 | 第55页 |
(四)各地区师资力量不均 | 第55-56页 |
二、发展展望 | 第56-57页 |
(一)扩大音乐中心规模 | 第56页 |
(二)细化课程分班设置 | 第56页 |
(三)增强教师队伍建设 | 第56-57页 |
三、雅马哈儿童音乐教育对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影响及重要意义 | 第57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