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1.引言 | 第15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4 研究设计 | 第17-20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文献综述 | 第20-40页 |
2.1 虚拟学习社区相关综述 | 第20-24页 |
2.1.1 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 | 第20-21页 |
2.1.2 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 | 第21-23页 |
2.1.3 虚拟学习社区的分类 | 第23-24页 |
2.2 知识转移相关综述 | 第24-38页 |
2.2.1 知识转移的含义 | 第24-25页 |
2.2.2 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 | 第25-27页 |
2.2.3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| 第27-31页 |
2.2.4 知识转移模式 | 第31-38页 |
2.3 小结 | 第38-40页 |
3.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转移模式的理论构建 | 第40-45页 |
3.1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| 第40-42页 |
3.1.1 被转移知识的特性 | 第40页 |
3.1.2 知识源 | 第40-41页 |
3.1.3 知识接收方 | 第41页 |
3.1.4 知识转移渠道 | 第41-42页 |
3.1.5 知识转移情境 | 第42页 |
3.2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转移过程 | 第42-44页 |
3.2.1 获取阶段 | 第42-43页 |
3.2.2 交流阶段 | 第43页 |
3.2.3 应用阶段 | 第43页 |
3.2.4 创新阶段 | 第43-44页 |
3.3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转移模式理论构建 | 第44-45页 |
4.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转移模式实践分析——以教师研修虚拟学习社区为例 | 第45-83页 |
4.1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5-54页 |
4.1.1 问卷的设计 | 第45-47页 |
4.1.2 问卷的信效度 | 第47-48页 |
4.1.3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48-54页 |
4.2 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| 第54-66页 |
4.2.1 获取阶段 | 第55-58页 |
4.2.2 交流阶段 | 第58-61页 |
4.2.3 应用阶段 | 第61-63页 |
4.2.4 创新阶段 | 第63-64页 |
4.2.5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转移模式的具体化 | 第64-66页 |
4.3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转移效果分析 | 第66-83页 |
4.3.1 研究准备 | 第66-67页 |
4.3.2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转移效果分析 | 第67-75页 |
4.3.3 知识转移效果个案分析 | 第75-83页 |
5.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83页 |
5.2 研究创新点 | 第83页 |
5.3 研究不足 | 第83-84页 |
5.4 研究展望 | 第84-85页 |
6.参考文献 | 第85-90页 |
附录1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(信息技术应用能力)特点 | 第90-92页 |
附录2 文本内容分析编码表 | 第92-93页 |
附录3 “国培”社区知识转移过程调查问卷 | 第93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