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一、口译任务描述 | 第11-14页 |
1.1 口译任务背景介绍 | 第11页 |
1.2 文本类型迥异的口译材料介绍 | 第11-13页 |
1.2.1 美国动作科幻片《银河护卫队》 | 第11-12页 |
1.2.2 哈佛商学院公开课《工作邀请谈判》 | 第12-13页 |
1.3 选材缘由 | 第13-14页 |
二、口译任务过程 | 第14-19页 |
2.1 译前准备 | 第14-16页 |
2.1.1 背景信息研读 | 第14-15页 |
2.1.2 口译原则和策略选择 | 第15-16页 |
2.2 口译过程 | 第16-18页 |
2.2.1 初译阶段(同声传译) | 第16-17页 |
2.2.2 查漏补缺阶段 | 第17页 |
2.2.3 复译阶段(交替传译) | 第17-18页 |
2.3 译后自校和比较 | 第18-19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9-23页 |
3.1 影视作品的口译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3.1.1 动态对等角度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3.1.2 文化翻译角度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3.2 网络公开课的口译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3.2.1 目的论角度的研究 | 第21页 |
3.2.2 释意理论角度的研究 | 第21-23页 |
四、受众本位原则及其在口译中的体现 | 第23-28页 |
4.1 受众本位原则的基本主张 | 第23-25页 |
4.1.1 受众的中心性 | 第23-24页 |
4.1.2 文本创作者/译者的隐匿性 | 第24-25页 |
4.2 受众本位原则在口译实践中的体现 | 第25-28页 |
4.2.1 了解译作受众的背景差异 | 第25页 |
4.2.2 尊重译作受众需求的多样性 | 第25-26页 |
4.2.3 采取符合受众期待的口译策略和方法 | 第26-28页 |
五、文本类型迥异的材料口译案例分析 | 第28-49页 |
5.1 《银河护卫队》与《工作邀请谈判》译作的目标受众与功能差异 | 第28-30页 |
5.1.1 译作受众背景 | 第28页 |
5.1.2 译作受众需求 | 第28-29页 |
5.1.3 译作文本功能 | 第29-30页 |
5.2《银河护卫队》与《谈判》的口译策略选择差异 | 第30-49页 |
5.2.1 重在娱乐功能的《银河护卫队》的归化口译策略 | 第30-40页 |
5.2.1.1 语言汉化 | 第30-33页 |
5.2.1.2 模糊语义透明化 | 第33-35页 |
5.2.1.3 文化概念本土化 | 第35-38页 |
5.2.1.4 认知空缺替换化 | 第38-40页 |
5.2.2 重在信息功能的《工作邀请谈判》的异化口译策略 | 第40-49页 |
5.2.2.1 文化负载词直译(加注法) | 第41-43页 |
5.2.2.2 顺序翻译法 | 第43-44页 |
5.2.2.3 语义翻译法 | 第44-45页 |
5.2.2.4 风格移植法 | 第45-49页 |
六、口译实践总结 | 第49-51页 |
6.1 尚待解决的问题与相关思考 | 第49页 |
6.2 对后续口译实践的启示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附录 1 《银河护卫队》口译音频(附光盘) | 第54-55页 |
附录 2 《工作邀请谈判》口译音频(附光盘)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