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1 引言 | 第13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1.2.1 股权激励计划持股类型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实施股权激励行为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3 股权激励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2.4 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研究 | 第18页 |
1.2.5 文献述评 | 第18-19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9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1.4 本文框架 | 第19-20页 |
2 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及其效果的概述 | 第20-29页 |
2.1 股权激励计划的含义和类型 | 第20-23页 |
2.1.1 股权激励计划的含义 | 第20-21页 |
2.1.2 股权激励计划的类型 | 第21-23页 |
2.2 股权激励计划的动因 | 第23-25页 |
2.2.1 降低代理成本 | 第23-24页 |
2.2.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| 第24页 |
2.2.3 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| 第24-25页 |
2.3 股权激励效果的评价 | 第25-26页 |
2.3.1 股东价值的增加 | 第25页 |
2.3.2 企业资产质量的改善 | 第25页 |
2.3.3 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4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| 第26-29页 |
2.4.1 人力资源理论 | 第26页 |
2.4.2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4.3 双因素理论 | 第27-29页 |
3 科华生物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案例简介 | 第29-34页 |
3.1 科华生物基本情况 | 第29页 |
3.2 科华生物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背景 | 第29-31页 |
3.2.1 公司首次引进国外战略资本 | 第29-30页 |
3.2.2 领导班子进行换届 | 第30页 |
3.2.3 国企改革热度持续升温 | 第30-31页 |
3.3 科华生物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动因 | 第31-34页 |
3.3.1 维护股东权益 | 第31-32页 |
3.3.2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| 第32页 |
3.3.3 吸引和保留战略目标人才 | 第32-34页 |
4 科华生物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| 第34-37页 |
4.1 科华生物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方案设计 | 第34-35页 |
4.1.1 员工持股的方式 | 第34页 |
4.1.2 发行价格和数量 | 第34-35页 |
4.1.3 资金和股票来源 | 第35页 |
4.2 科华生物员工持股计划的方案实施过程 | 第35-37页 |
4.2.1 拟定并审议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| 第35-36页 |
4.2.2 中国证监会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 | 第36页 |
4.2.3 完成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目标 | 第36-37页 |
5 科华生物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效果分析 | 第37-44页 |
5.1 股权激励计划对股东价值的影响分析 | 第37-38页 |
5.1.1 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前后股价的市场变动反应 | 第37-38页 |
5.1.2 股东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 | 第38页 |
5.2 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资产质量的影响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2.1 净资产收益提高 | 第38-40页 |
5.2.2 优化资本结构 | 第40页 |
5.3 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前后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| 第40-44页 |
5.3.1 公司价值增加 | 第40-42页 |
5.3.2 公司赢利能力提升 | 第42页 |
5.3.3 企业收益质量改善 | 第42-44页 |
6 科华生物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及其效果的结论与启示 | 第44-50页 |
6.1 案例研究的结论 | 第44-46页 |
6.1.1 企业稳定的经营业绩是推行员工持股的基础 | 第44-45页 |
6.1.2 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和忠诚度是员工持股的关键 | 第45页 |
6.1.3 增加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凝聚力 | 第45页 |
6.1.4 促进了公司持续健康的长远发展 | 第45-46页 |
6.2 启示 | 第46-50页 |
6.2.1 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偏向长期激励 | 第46-47页 |
6.2.2 基于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员工持股方式 | 第47-48页 |
6.2.3 员工股权激励计划逐渐成为深化国企改革利器 | 第48页 |
6.2.4 完善企业长期和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 | 第48-50页 |
7 结束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