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国教育事业论文--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

北京市通州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评述第17-19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9-21页
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第21-26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农村留守儿童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教育第22页
    2.2 基本理论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学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农村留守儿童边缘化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经济学分析理论第24-26页
第3章 北京市通州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第26-35页
    3.1 选择北京市通州区作为研究样本的原因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北京市通州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第27-29页
    3.3 北京市通州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社会行为失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安全意识淡薄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辍学情况频发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学习成绩不理想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家庭观念淡薄第33-3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 北京市通州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5-44页
    4.1 社会原因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成为儿童进城读书的障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农民工无法就近就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社会媒体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及重视程度不高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导致农村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第37页
    4.2 学校原因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应试教育模式弊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缺失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应试教育模式弊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缺失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学校未能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特殊关爱和心理疏导第39-40页
    4.3 家庭原因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家庭教育不完整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观念淡化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导致对农村留守儿童重养轻教第42-4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5章 解决北京市通州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第44-52页
    5.1 加强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统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并适时有序调整落户限制制度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引导农民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充分发挥媒体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的大众导向性作用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加大乡村教育资源投入第46-47页
    5.2 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培养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组织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承担关爱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责任第48-49页
    5.3 加强家庭教育与沟通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父母定期沟通交流给农村留守儿童营造温暖家庭氛围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进行专项教育的推广提升监护人教育认知水平第50-5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2-53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2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附录第56-60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昌华侨对文昌教育发展的影响--以文昌中学为例
下一篇:开封市幼儿园武术教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