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--教学法、教学工作论文

同义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、“一定”的对比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--以蒙古国育才中文中学为例

论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3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缘起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范围第12页
    1.3 语料来源第12-13页
第2章 研究综述第13-18页
    2.1 现代汉语同义词研究成果第13页
    2.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同义副词教学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2.3 同义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、“一定”的相关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副词“必”的词典释义及相关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副词“必定”的词典释义及相关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副词“一定”的词典释义及相关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同义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、“一定”的对比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2.4 现有成果中存在的问题第16页
    2.5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6-18页
第3章 同义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和“一定”的对比研究第18-31页
    3.1 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和“一定”的语义对比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“必”、“必定”和“一定”的共同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“必”、“必定”和“一定”的不同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1 语义特征不同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2 否定式不同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小结第21页
    3.2 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和“一定”的句法功能对比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所修饰成分的音节数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词语搭配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与人称代词共现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与“将”的共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与“能”的共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4 与“是”的共现第26-27页
    3.3 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和“一定”的语用功能对比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“必”、“必定”、“一定”的独立使用能力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语体色彩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语气的适用性第30-31页
第4章 蒙古国学生同义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、“一定”的偏误分析第31-40页
    4.1 偏误调查情况概述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学校概况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偏误测试方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调查问卷及其结果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4.2 偏误类型及成因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高级词汇讲解欠缺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副词“一定”的过度泛化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否定式的混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忽视高频共现词汇的讲解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小结第36页
    4.3 同义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、“一定”的教学策略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系统性讲解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复现式教学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结合语境进行造句训练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偏误例句讲解第38-40页
第5章 结语第40-42页
    5.1 对同义副词“必”、“必定”、“一定”的总结及相关思考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语义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句法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语用第40-41页
    5.2 本文对同义副词教学的启示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5页
附录第45-47页
作者简介第47-48页
致谢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语音编排研究--以《发展汉语》和《新实用汉语课本》为例
下一篇:论萧红散文的寂寞情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