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健康风险评价的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2 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| 第12-13页 |
1.2.3 健康风险评价参考剂量值 | 第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分离金属离子与检测过程及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 | 第14-16页 |
1.4.1 分离金属离子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4.2 化学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不同品牌纯牛奶中 12 种元素的比例分布 | 第18-22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18-19页 |
2.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18页 |
2.2.2 实验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3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19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9-22页 |
2.3.1 样品测定 | 第19-20页 |
2.3.2 不同纯牛奶同种元素比例关系 | 第20页 |
2.3.3 牛奶重金属含量与国家安全标准分析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牛奶中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 | 第22-25页 |
3.1 引言 | 第22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3页 |
3.2.1 牛奶样品的采集和及检测 | 第22页 |
3.2.2 仪器与试剂 | 第22页 |
3.2.3 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3.2.4 牛奶中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| 第23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3-24页 |
3.3.1 三种品牌纯牛奶中重金属元素浓度 | 第23页 |
3.3.2 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风险值及综合风险值 | 第23-24页 |
3.4 评价结果与讨论 | 第24-25页 |
第4章 中草药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 | 第25-29页 |
4.1 引言 | 第25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7页 |
4.2.1 样品的采集和及检测 | 第25页 |
4.2.2 仪器与试剂 | 第25页 |
4.2.3 样品制备 | 第25-26页 |
4.2.4 中草药中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| 第26页 |
4.2.5 不同国家、地区对植物药中重金属的限量要求 | 第26-2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7页 |
4.3.1 三种中草药中重金属元素浓度 | 第27页 |
4.3.2 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风险值及综合风险值 | 第27页 |
4.4 评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29页 |
第5章 电吸附法去除牛奶中重金属离子研究 | 第29-34页 |
5.1 引言 | 第29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29-30页 |
5.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29-30页 |
5.2.2 实验方法 | 第30页 |
5.2.3 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 | 第30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3页 |
5.3.1 电吸附前后纯牛奶各元素的含量 | 第30-33页 |
5.3.2 结果讨论 | 第33页 |
5.4 结论 | 第33-34页 |
第6章 电吸附法去除中药汤剂中重金属离子研究 | 第34-46页 |
6.1 引言 | 第34页 |
6.2 实验部分 | 第34-35页 |
6.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34页 |
6.2.2 实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6.2.3 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 | 第35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5页 |
6.3.1 电吸附前后各元素的测定结果 | 第35-39页 |
6.3.2 电吸附前后中草药元素对比图 | 第39-43页 |
6.3.3 结果讨论与思考 | 第43-45页 |
6.4 结论 | 第45-46页 |
第7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牛奶中锰镍铬的不确定度评定 | 第46-51页 |
7.1 引言 | 第46页 |
7.2 实验部分 | 第46-47页 |
7.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46页 |
7.2.2 分析过程及结果 | 第46-47页 |
7.3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及评定 | 第47-49页 |
7.3.1 称量样品带来的不确定度 | 第47-48页 |
7.3.2 样品溶液定容容量瓶引入的不确定度 | 第48页 |
7.3.3 样品消解带来不确定度 | 第48页 |
7.3.4 仪器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 | 第48-49页 |
7.3.5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| 第49页 |
7.4 结果 | 第49-50页 |
7.5 结论 | 第50-51页 |
第8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牛奶中铜镉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| 第51-56页 |
8.1 引言 | 第51页 |
8.2 实验部分 | 第51-53页 |
8.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51页 |
8.2.2 分析方法 | 第51-53页 |
8.3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| 第53-55页 |
8.3.1 称量样品带来的不确定度 | 第53页 |
8.3.2 样品消解带来不确定度 | 第53页 |
8.3.3 样品溶液定容容量瓶引入的不确定度 | 第53页 |
8.3.4 仪器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 | 第53-54页 |
8.3.5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| 第54-55页 |
8.4 结果 | 第55页 |
8.5 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