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概述 | 第10-1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| 第10页 |
2、提高延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| 第10页 |
3、绩效技术应用新领域 | 第10-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 | 第11-14页 |
1、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| 第11-13页 |
2、我国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3、绩效分析研究概况 | 第14页 |
三、问题提出 | 第14-15页 |
四、研究概述 | 第15-17页 |
1、研究对象 | 第15-16页 |
2、研究目标 | 第16页 |
3、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1、绩效技术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2、问卷调查法 | 第18页 |
3、访谈法 | 第18页 |
4、文献调研法 | 第18页 |
5、观察与实地研究法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延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绩效分析 | 第19-35页 |
一、延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| 第19-20页 |
1、学生目标 | 第19-20页 |
2、教师目标 | 第20页 |
二、延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| 第20-28页 |
1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情况 | 第20-22页 |
2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情况 | 第22-24页 |
3、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配备、使用情况 | 第24-26页 |
4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现状 | 第26-28页 |
三、影响延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原因剖析 | 第28-35页 |
1、知识、技能和信息方面的原因 | 第28-32页 |
2、教学环境方面的原因 | 第32-33页 |
3、激励机制方面的原因 | 第33-34页 |
4、工作动机方面的原因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提升延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绩效的对策 | 第35-41页 |
一、提升知识、信息与技能的对策 | 第35-37页 |
1、更新办学理念,树立现代教育意识 | 第35页 |
2、开展多形式、多内容的教育培训,全面提升教师能力 | 第35-36页 |
3、设计合理、人性化的工作帮助,提高工作效率 | 第36-37页 |
二、优化教学环境的对策 | 第37-38页 |
1、提高师生参与意识,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| 第37页 |
2、加大投资力度,合理规划投资结构,进一步完善硬件教学环境 | 第37-38页 |
3、利用网络平台,积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,提高现有资源的共享力度 | 第38页 |
三、制订、落实激励机制的对策 | 第38-40页 |
1、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职责、工作任务,做好工作记录 | 第38-39页 |
2、规范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体系 | 第39页 |
3、树立典型带动机制 | 第39-40页 |
4、建立必要的奖罚体制,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给予适当的奖励 | 第40页 |
四、激发动机的对策 | 第40-41页 |
1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赛教活动,为教师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提供舞台 | 第40页 |
2、丰富学生信息技术课外活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对策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| 第41-43页 |
一、针对不同需要实施合理的培训计划,避免一概而论 | 第41-42页 |
二、改革过程中实时反馈,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| 第42页 |
三、积极发挥“意见领袖”和“典型示范”的作用 | 第42页 |
四、项目管理和行政管理“双管齐下”,保证改革高效进行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43-45页 |
一、研究结论与分析 | 第43-44页 |
1、研究结论 | 第43-44页 |
2、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44页 |
3、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44页 |
二、后续研究及工作展望 | 第44-45页 |
注释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一:信息技术教师卷 | 第48-50页 |
附录二:学科教师卷 | 第50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
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