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学生心理学论文

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功能不良的关系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1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实践意义第10-11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11-22页
    2.1 攻击行为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攻击行为的界定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攻击行为的分类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攻击行为的测量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儿童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2.2 家庭功能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家庭功能的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家庭功能的相关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家庭功能的测量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第18-20页
    2.3 儿童攻击行为与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外研究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21-22页
第3章 研究设计第22-25页
    3.1 研究目的第22页
    3.2 研究假设第22页
    3.3 研究对象第22-23页
    3.4 研究方法第23页
    3.5 研究工具第23-25页
第4章 调查结果第25-40页
    4.1 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检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攻击行为的年级差异检验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攻击行为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第26页
    4.2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功能的现状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家庭功能的总体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家庭功能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27-32页
    4.3 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第32-33页
    4.4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功能对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家庭功能各维度对关系攻击的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家庭功能各维度与外部攻击行为的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4.5 访谈及结果分析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访谈对象和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访谈提纲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35-40页
第5章 讨论和建议第40-48页
    5.1 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的讨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攻击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讨论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攻击行为在年级上的差异讨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攻击行为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讨论第41页
    5.2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功能的讨论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家庭功能总体状况尚好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家庭功能在人口学变量上的讨论第42-44页
    5.3 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讨论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问题解决功能的发挥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沟通功能的发挥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角色功能的发挥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情感反应功能的发挥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情感介入功能的发挥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行为控制功能的发挥第47-48页
第6章 结论和对策第48-51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48页
    6.2 建议和对策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开展家长心理课堂,促进家庭成员能力提高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加强学校系统教育,正确引导学生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创设良好社会环境,形成良好氛围第50页
    6.3 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的展望第50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附录A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第56-59页
附录B 班级戏剧问卷第59-62页
附录C 访谈提纲第62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
下一篇:城市处境不利学生教育补偿问题研究--以长沙市两所初中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