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历史论文

内蒙古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育现状调查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3-19页
    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二 研究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四 研究重、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7页
    五 调查问卷说明第17-19页
第一章 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队伍的调查第19-31页
    一 满洲里市高中分布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满洲里市公办高中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民办高中分布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二 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结构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教师的年龄结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教师的学历结构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教师的职称结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教师专业及专业一致性概况第22-23页
    三 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教师的历史教龄调查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调查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调查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教师的多媒体运用能力调查第25-26页
    四 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技能调查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的设计技能调查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技能调查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的辅导技能调查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的评价技能调查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师的研究技能调查第29-31页
第二章 满洲里市高中生历史学习情况调查第31-45页
    一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31-33页
    二 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第33-35页
    三 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第35-39页
    四 学生学习历史的来源第39-45页
第三章 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学环境的调查第45-53页
    一 学校教学辅助设施的调查第45页
    二 现行历史教科书的评价调查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教师对现行教科书的评价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学生对现行教科书的评价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学生对教师、学校的评价第48-51页
    三 学校对教师的待遇状况的调查第51-53页
第四章 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一 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育中存在的优点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教学环境优越、教学设施完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历史教师综合素质较高、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高中学生对待历史教学的热情较高,有利于提高本市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,使得教学活动事半功倍第53-54页
    二 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历史系统性教育程度过低 , 史观教育程度低 , 单纯强调升学率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三所高中交流过少,无法做到教育资源共享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教师引进渠道过少,师资能力无法适应教育规模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教师的薪资待遇、评优制度等分配不均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民众看待历史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,缺乏学校和家长的有效配合,难于提高历史教育的整体水平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对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、影视作品的欣赏,相关网站的浏览缺乏指导性建议,没有使学生高效的接受课外历史知识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七)没有有效推行合作学习模式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(八)历史课课时少与教学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第56-57页
第五章 针对满洲里市高中历史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建议第57-60页
    一 加强历史系统性教育、促进学生正确史观的形成第57页
    二 促进市内、市际高中教学交流,做到教育资源共享第57-58页
    三、做好自身宣传,引进优秀师范类人才,同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第58页
    四 合理配置教师薪资待遇、评优制度及奖金分配等问题第58页
    五 确立历史学科的正确认知,使本学科在民众中得到应有的重视第58页
    六 对学生的课外读物、影视作品的观赏、网络信息的获取开展指导性建议第58页
    七、采用科学合理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及学生自选走班制形式第58-59页
    八 相对提高历史课课时比重,使之完成教学任务要求第59-60页
结语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附录第64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附件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初中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有效性探究--以海口市为例
下一篇: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现象研究--以海口市X中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