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22页 |
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4页 |
1.地理教材是承担地理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 | 第10页 |
2.地理教材分析是地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| 第10-11页 |
3.高中《地理 1》(人教版)中“地球上的水”内容变化较大 | 第11-14页 |
(二)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研究的目的 | 第14-15页 |
2.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(三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四)对相关概念的认识 | 第17-18页 |
1.教材和地理教材 | 第17-18页 |
2.地理教材分析 | 第18页 |
(五)文献综述 | 第18-22页 |
1.刁传芳教授的观点 | 第19页 |
2.白文新教授的观点 | 第19页 |
3.陈澄教授的观点 | 第19-20页 |
4.李家清教授的观点 | 第20-22页 |
二、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4页 |
(一)系统论 | 第22页 |
(二)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2-24页 |
三、高中《地理 1》(人教版)“地球上的水”教材分析 | 第24-34页 |
(一)整体分析 | 第24-26页 |
1.时代背景分析 | 第24页 |
2.外部联系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内部结构分析 | 第25-26页 |
(二)局部分析 | 第26-34页 |
1.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| 第26页 |
2.课标要求与解读 | 第26-28页 |
3.本章教材结构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“三维目标”分析 | 第29-31页 |
5.本章的重难点分析 | 第31-33页 |
6.本章的表述结构分析 | 第33-34页 |
四、“地球上的水”教学建议 | 第34-40页 |
(一)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| 第34-36页 |
1.课时安排 | 第34页 |
2.学法建议 | 第34-35页 |
3.教法建议 | 第35-36页 |
(二)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| 第36-38页 |
1.课时安排 | 第36页 |
2.学法建议 | 第36-37页 |
3.教法建议 | 第37-38页 |
(三)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| 第38-40页 |
1.课时安排 | 第38页 |
2.学法建议 | 第38-39页 |
3.教法建议 | 第39-40页 |
五、结语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