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动词重叠式“短时、轻量”语法意义的表现问题研究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1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对象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动词重叠式类型研究成果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研究成果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动词重叠“短时、轻量”语法意义的表现研究成果第16-17页
    1.3 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语料来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8页
    1.4 研究重点难点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重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难点第19-20页
2 动词重叠式及其语法意义第20-36页
    2.1 动词重叠式界说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动词重叠式的定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动词重叠式的类型第21-24页
    2.2 动词重叠式是汉语动词的一种形态变化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形态变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动词重叠属于形态变化第25-26页
    2.3 语法形式是表现语法意义的手段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语法意义及其来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动词重叠式也表现着一定的语法意义第28-29页
    2.4 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再认识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关于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的不同观点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其研究的复杂化第34-36页
3 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的相关解释及其性质第36-51页
    3.1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——短时、轻量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狭义的“短时、轻量”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广义的“短时、轻量”第38-41页
    3.2 “短时、轻量”语法意义的性质第41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“短时、轻量”的主观性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“短时、轻量”的相对性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“短时、轻量”的多元性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“短时、轻量”的模糊性第48-51页
4 动词重叠式“短时、轻量”语法意义的具体表现第51-85页
    4.1 时空角度第5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动作时间短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动作次数少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动作幅度小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动作力度小第60-63页
    4.2 评估角度第63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动作目的性弱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动作难度小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对动作结果期望值低第69-72页
    4.3 处理角度第72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动作强制成分少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进行某动作的迫切程度低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动作郑重程度低第78-80页
    4.4 表达角度——语气缓和第80-83页
    4.5 对动词重叠式“短时、轻量”语法意义表现的认识第83-85页
5 结论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88页
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88-89页
后记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汉字构形角度的对外汉字书法教学研究
下一篇:《尔雅·释天》与《释名·释天》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