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音乐教学“同课异构”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“同课异构”研究情况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| 第12-13页 |
1.4.1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2页 |
1.4.2 不足之处 | 第12-13页 |
2 新版小学音乐教材“同课异构”概述 | 第13-17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-15页 |
2.1.1 同课异构教学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2.1.2 同课异构的内涵和特征 | 第14-15页 |
2.2 音乐教材的“同课异构” | 第15-17页 |
2.2.1 音乐教材的“同课” | 第16页 |
2.2.2 音乐教材的“异构” | 第16-17页 |
3 新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“同课异构”教学研究 | 第17-30页 |
3.1 该学段行为主体分析 | 第17-18页 |
3.1.1 以小学学生为主体——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主体的分析 | 第17页 |
3.1.2 以音乐教师为主导 | 第17-18页 |
3.2 新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“同课异构”教学设计理念 | 第18-20页 |
3.2.1 新课改背景下该学段的教学目标分析 | 第18-19页 |
3.2.2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新版音乐教材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施策略 | 第19-20页 |
3.3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四年级教材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施 | 第20-28页 |
3.3.1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新版音乐教材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施方案 | 第20-26页 |
3.3.2 实施过程中“同课异构”教学方法的总结评价 | 第26-28页 |
3.4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新版音乐教材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施的问题 | 第28-30页 |
3.4.1 “同课异构”的教育理念虚知 | 第28页 |
3.4.2 “同课异构”的教研水平参差不齐 | 第28-29页 |
3.4.3 反思意识淡薄评价体系有缺失 | 第29-30页 |
4 新版小学音乐教材“同课异构”教学研究的思考与启示 | 第30-34页 |
4.1 小学音乐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| 第30-31页 |
4.1.1 合作教学 | 第30页 |
4.1.2 同伴互助 | 第30页 |
4.1.3 教育教学最优化 | 第30-31页 |
4.2 新版小学音乐教材同课异构教学内容要做深度挖掘 | 第31页 |
4.2.1 音乐基础知识 | 第31页 |
4.2.2 音乐基本技能 | 第31页 |
4.2.3 综合文化知识 | 第31页 |
4.3 新版小学音乐教材同课异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| 第31-32页 |
4.3.1 教师的教学个性 | 第31-32页 |
4.3.2 学生的差异性 | 第32页 |
4.4 新版小学音乐教材同课异构教学评价要落实到位 | 第32-34页 |
4.4.1 加强自我反思评价层构建 | 第32-33页 |
4.4.2 优化评价 | 第33-34页 |
5 结语 | 第34-36页 |
5.1 积极影响 | 第34页 |
5.2 不足之处 | 第34-35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