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2-19页 |
一、研究的缘起 | 第12-15页 |
(一)现实来源 | 第12-13页 |
(二)现实基础 | 第13-15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7页 |
(一)实践意义:加强本土视觉文化认同感的现实需要。 | 第15-16页 |
(二)理论意义:发展认知视觉文化观的理论意义 | 第16-17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(一)文献硏究法 | 第17页 |
(二)调查分析法 | 第17页 |
(三)比较研究 | 第17页 |
(四)实证研究法 | 第17页 |
四、论文框架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海口城市视觉符号设计课程与文献理论研究 | 第19-34页 |
一、初中美术标志设计课程中教学现状 | 第19页 |
二、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9-27页 |
(一)国内期刊文献概述 | 第19-21页 |
(二)Johnson High School Digital Visual Arts Lesson状况及分析 | 第21-27页 |
三、海口城市视觉符号设计课程相关理论研究 | 第27-31页 |
(一)罗恩菲徳儿童绘画发展理论 | 第27-28页 |
(二)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8-29页 |
(三)学科核心素养理论 | 第29-31页 |
四、初中美术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方案 | 第31-34页 |
(一)构建本土文化特质的美术课程 | 第31-32页 |
(二)打破传统观念,融入城市视觉文化 | 第32页 |
(三)合理地安排团队协作学习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对海口城市视觉符号应用现状调研分析和总结 | 第34-46页 |
一、中学城市视觉符号设计课程与现状问卷调查 | 第34-41页 |
(一)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结果分析 | 第34-40页 |
(二)总结 | 第40-41页 |
二、我国中学标志设计(城市视觉符号)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1-46页 |
(一)标志设计(城市视觉符号)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4页 |
(二)我国中学标志设计(城市视觉符号)课程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海口城市视觉符号设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| 第46-75页 |
一、课程目标 | 第46-47页 |
(一)以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为核心 | 第46页 |
(二)融鉴赏分析与标志创作为一体激发创造力 | 第46-47页 |
(三)不断培养中学生多元智能 | 第47页 |
二、课程内容 | 第47-48页 |
(一)注重课程本体,融入本土文化 | 第47页 |
(二)汇总整理本土符号并创新 | 第47-48页 |
三、课程设计原则 | 第48-49页 |
(一)标志设计内容需要整合 | 第48页 |
(二)以典型城市视觉符号进行学习整合 | 第48页 |
(三)将本土综合材料融入课堂 | 第48-49页 |
四、海口城市视觉符号设计单元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实践 | 第49-72页 |
(一)《发现生活中的视觉符号》课程与教学设计 | 第49-58页 |
(二)《海口城市视觉符号设计准则与表现》课程与教学设计 | 第58-65页 |
(三)《海口城市视觉符号设计的材料之旅》课程与教学设计 | 第65-72页 |
五、课程实践反思 | 第72页 |
(一)课题新颖,上课气氛不足 | 第72页 |
(二)课程准备略显不足 | 第72页 |
六、课程教育收获 | 第72-75页 |
(一)课题效果良好,具有研究价值 | 第72-73页 |
(二)学生能力提升 | 第73页 |
(三)计划明确,学习效率高 | 第73-74页 |
(四)本土化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| 第74页 |
(五)美术教育的外延意义增加 | 第74页 |
(六)美术课程的教育逐渐向校本课程发展 | 第74-75页 |
第四章 回顾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一、回顾 | 第75-76页 |
(一)我国美术教育的本地化研究和实践少 | 第75页 |
(二)美术教育要突破传统 | 第75页 |
(三)美术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 | 第75-76页 |
二、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