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8-14页 |
1.1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 | 第8-10页 |
1.1.1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的概念 | 第8页 |
1.1.2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1.2 家庭教养方式 | 第10-12页 |
1.2.1 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 | 第10页 |
1.2.2 家庭教养方式的维度和类型 | 第10-11页 |
1.2.3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| 第11页 |
1.2.4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社会支持 | 第12-14页 |
1.3.1 社会支持的概念 | 第12页 |
1.3.2 社会支持的类型 | 第12页 |
1.3.3 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| 第12-13页 |
1.3.4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| 第13-14页 |
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6页 |
2.1 研究的目的 | 第14页 |
2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4-16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16-20页 |
3.1 研究假设 | 第16页 |
3.2 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3.3 研究工具 | 第16-18页 |
3.3.1 自行编制的《小学生咬指甲问题的调查问卷》 | 第16-17页 |
3.3.2 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(EMBU) | 第17-18页 |
3.3.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(SSRS) | 第18页 |
3.4 研究程序 | 第18页 |
3.5 统计分析 | 第18-20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34页 |
4.1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情况及分析 | 第20-23页 |
4.1.1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基本情况描述 | 第20-21页 |
4.1.2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年级与性别差异分析 | 第21-23页 |
4.1.3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城乡差异分析 | 第23页 |
4.2 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状况及分析 | 第23-27页 |
4.2.1 不同年级、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 | 第23-26页 |
4.2.2 父母在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| 第26-27页 |
4.3 小学生社会支持情况及分析 | 第27-29页 |
4.3.1 不同年级小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比较 | 第27-28页 |
4.3.2 不同性别小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比较 | 第28-29页 |
4.4 家庭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小学生咬指甲行为相关性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4.1 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咬指甲行为相关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4.2 社会支持与小学生咬指甲行为相关分析 | 第30页 |
4.5 家庭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小学生咬指甲行为回归分析 | 第30-34页 |
4.5.1 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咬指甲行为回归分析 | 第30-32页 |
4.5.2 社会支持与小学生咬指甲行为回归分析 | 第32-34页 |
5 讨论 | 第34-39页 |
5.1 小学生咬指甲行为情况讨论 | 第34-35页 |
5.2 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状况讨论 | 第35-36页 |
5.3 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咬指甲行为存在影响 | 第36-37页 |
5.4 小学生社会支持情况讨论 | 第37-38页 |
5.5 社会支持对小学生咬指甲行为存在影响 | 第38-39页 |
6.研究结论与启示 | 第39-42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39页 |
6.2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39-40页 |
6.3 研究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6.3.1 改善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 | 第40页 |
6.3.2 提高小学生的社会支持度 | 第40-41页 |
6.3.3 对咬指甲学生及时干预,使学生健康发展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附录 | 第46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