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汉语定指/不定指的语法性与语用性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7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构建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构建第12页
    1.2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语料说明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现状与研究目的第1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现状第1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目的第25-27页
第二章 定指、不定指的语义解读第27-38页
    2.1 可识别性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 2.2 可识别性与熟悉度的关系第28页
    2.3 可识别性的认知性第28-29页
    2.4 话语中可识别性的建立第29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定指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不定指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“实指”概念解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指称运用的影响因素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指称系统第37-38页
第三章 定指在汉语口语中的表达特点第38-48页
    3.1 无指第38-39页
    3.2 纯粹的定指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直指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回指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推理可知的定指第42-44页
    3.3 关于汉语中的“定冠词”第44-45页
    3.4 语用性定指第45-47页
    3.5 比较书面篇章中的定指第47-48页
第四章 不定指在汉语口语中的表达特点第48-57页
    4.1 纯粹的不定指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虚指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指第49-50页
    4.2 语用性不定指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虚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指第51-53页
    4.3 实指与虚指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指的区别特征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划分实指—虚指的必要性第54-55页
    4.4 比较书面篇章中的不定指第55-57页
第五章 结语第57-60页
    5.1 本文的论点第57-59页
    5.2 本文的不足及前进的方向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第62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框式结构“光A就B”
下一篇:反义形容词“软”、“硬”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