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考工记》金工名物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第一节 《考工记》的性质与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一、《考工记》的性质 | 第10页 |
二、《考工记》成书年代 | 第10-12页 |
三、《考工记》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 《考工记》中的金工内容 | 第14-17页 |
一、合金配比 | 第15-16页 |
二、察焰之法 | 第16页 |
三、金工器物概貌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一、名物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二、名物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三、名物词的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四节 名物词的研究价值 | 第19-21页 |
一、名物训诂与文化、考古、科技史研究 | 第19-20页 |
二、名物训诂与词汇研究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度量类名物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长度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角度与曲率 | 第23-25页 |
一、倨句之度 | 第23-24页 |
二、以矩生度——角度的表达 | 第24页 |
三、以规生度——曲率的表达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重量 | 第25-26页 |
第四节容量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兵器类名物 | 第27-48页 |
第一节 筑氏为削 | 第27-29页 |
一、削的形制 | 第27-28页 |
二、削的功用 | 第28页 |
三、工艺标准 | 第28-29页 |
四、助动词“欲” | 第29页 |
第二节 筑氏为杀矢 | 第29-33页 |
一、杀矢为筑氏职 | 第30页 |
二、杀矢部件 | 第30-31页 |
三、箭矢部件异名辨理 | 第31-33页 |
第三节 冶氏为戈戟 | 第33-41页 |
一、戈的部件 | 第34-37页 |
二、戈的形制 | 第37-39页 |
三、戟的形制 | 第39-41页 |
四、《冶氏》的科技史料价值 | 第41页 |
第四节 桃氏为剑 | 第41-48页 |
一、剑的部件 | 第42-46页 |
二、剑的形制 | 第46-47页 |
三、服剑制度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乐钟类名物 | 第48-61页 |
第一节 乐钟部件 | 第48-56页 |
一、钟体部件 | 第49-52页 |
二、钟柄部件 | 第52-54页 |
三、钟饰名物 | 第54-56页 |
第二节 乐钟形制 | 第56-61页 |
一、厚薄、侈弇、甬长对乐音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二、钟的尺寸 | 第58-59页 |
三、钟体大小与声音远近疾徐之理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金工名物的命名理据 | 第61-66页 |
第一节 物名的理据性 | 第61页 |
第二节 名物理据类型 | 第61-62页 |
第三节 金工名物理据分析 | 第62-66页 |
一、类比命名 | 第62-64页 |
二、联想命名 | 第64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