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青稞 | 第12-13页 |
1.1.1 青稞简介 | 第12页 |
1.1.2 青稞的营养价值 | 第12-13页 |
1.2 粮食储藏保鲜效果评价指标 | 第13-17页 |
1.2.1 粮食理化指标 | 第13-14页 |
1.2.2 粮食生化指标 | 第14-15页 |
1.2.3 粮食风味物质 | 第15-16页 |
1.2.4 粮食蛋白质组学 | 第16-17页 |
1.3 国内外粮食储藏保鲜方法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3.1 常规储藏保鲜技术 | 第17页 |
1.3.2 储藏保鲜新技术 | 第17页 |
1.3.3 气调储藏保鲜技术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.1 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2 青稞储藏期间理化指标的变化 | 第20-33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0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1页 |
2.1.4 实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2页 |
2.2.1 青稞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| 第22-27页 |
2.2.2 青稞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变化 | 第27-28页 |
2.2.3 青稞储藏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 | 第28-29页 |
2.2.4 青稞储藏过程中游离巯基(-SH)的变化 | 第29-30页 |
2.2.5 青稞储藏过程中色泽的变化 | 第30-3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3 青稞储藏期间生化指标的变化 | 第33-40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4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3页 |
3.1.2 主要试剂 | 第33-34页 |
3.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4页 |
3.1.4 实验方法 | 第34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9页 |
3.2.1 青稞储藏过程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| 第34-35页 |
3.2.2 青稞储藏过程中脂肪酶活动度的变化 | 第35-36页 |
3.2.3 青稞储藏过程中α-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| 第36-38页 |
3.2.4 青稞储藏过程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 | 第38-3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4 青稞储藏期间风味物质的变化 | 第40-57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4.1.1 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40页 |
4.1.2 实验方法 | 第40-41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56页 |
4.2.1 西藏青稞挥发性物质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2.2 青稞储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| 第42-53页 |
4.2.3 青稞储藏过程中总离子峰图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5 青稞储藏期间蛋白质组的变化 | 第57-84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7-61页 |
5.1.1 实验材料 | 第57页 |
5.1.2 主要试剂 | 第57页 |
5.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7-58页 |
5.1.4 实验方法 | 第58-61页 |
5.1.5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61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61-82页 |
5.2.1 青稞蛋白质组的鉴定信息 | 第61-65页 |
5.2.2 差异蛋白质的相对定量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2.3 青稞差异表达蛋白GO二级分类分析 | 第66-72页 |
5.2.4 青稞差异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 | 第72-75页 |
5.2.5 青稞中与陈化相关的差异蛋白及代谢途径分析 | 第75-81页 |
5.2.6 青稞储藏过程蛋白质组变化与陈化相关性分析 | 第81-8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84-85页 |
6.2 展望 | 第85-86页 |
本论文创新点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6页 |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96-98页 |
致谢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