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一、绪论 | 第8-11页 |
(一) 研究缘起 | 第8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(三)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| 第9-10页 |
1. 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2. 实践意义 | 第9-10页 |
(四) 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| 第10页 |
1. 研究的难点 | 第10页 |
2. 创新之处 | 第10页 |
(五) 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(六) 研究对象 | 第10-11页 |
二、儿童古筝有效性学习相关理论界定 | 第11-14页 |
(一) 儿童的界定 | 第11页 |
(二) 有效性学习 | 第11页 |
(三) 古筝教学的有效性 | 第11-14页 |
1. 有效性学习 | 第11-12页 |
2. 音乐兴趣的产生途径 | 第12-14页 |
三、儿童古筝有效性学习的现状调查 | 第14-22页 |
(一) 儿童古筝学习教师调查现状 | 第14-16页 |
(1) 案例分析 | 第14-16页 |
1. 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| 第15-16页 |
2. 古筝教师自我提高意识薄弱 | 第16页 |
3. 古筝教师不具有创新精神,课程安排刻板无趣 | 第16页 |
(二) 儿童古筝学习学生调查现状 | 第16-22页 |
(1) 案例分析 | 第17-22页 |
1. 儿童的音乐基础知识普遍偏低 | 第17页 |
2. 学生独立性差 | 第17-18页 |
3. 未充分掌握学习古筝的规律 | 第18页 |
4. 儿童学习古筝的过程及心理现状 | 第18-22页 |
四、针对驻马店市儿童古筝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| 第22-34页 |
(一)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| 第22-26页 |
1.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| 第22-23页 |
2. 教师的水平测定与修养的提高 | 第23-24页 |
3. 教师地位的转变 | 第24-26页 |
4. 学生定位的转变 | 第26页 |
5. 教材的制作和使用 | 第26页 |
(二) 循序渐进,遵循认知规律 | 第26-30页 |
1. 古筝教学中教师语言对儿童身心的影响 | 第27页 |
2. 古筝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正确用法 | 第27-29页 |
3. 古筝教学中文化底蕴的培养 | 第29页 |
4. 重视古筝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| 第29-30页 |
(三) 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,制定教学方案提高儿童古筝有效性学习 | 第30-33页 |
1. 儿童的身心特点 | 第30页 |
2. 创设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 | 第30-31页 |
3. “学”与“玩”密不可分 | 第31-33页 |
(四)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动态 | 第33-34页 |
1. 正确的引导孩子 | 第33-34页 |
2. 配合老师课程进行好辅助作用 | 第34页 |
五、思考与建议 | 第34-38页 |
(一)对音乐培训机构教师进行规范评定 | 第34-35页 |
(二) 对教学中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 | 第35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注释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