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高等职业院校的慕课教学模式研究--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导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目的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境外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思路第19-21页
第2章 相关概念简述第21-27页
    2.1 慕课的相关概念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慕课概念的提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慕课的起源与发展第21-23页
    2.2 慕课的特点及优势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慕课的主要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慕课的独特优势第24-25页
    2.3 教学模式简介第25-27页
第3章 慕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第27-34页
    3.1 高等职业教育慕课课程的现状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从精品课程到慕课的发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我国高职院校慕课教育概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高职教育中慕课模式的局限性第28-29页
    3.2 慕课背景下高职发展面临的挑战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优势受到冲击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教师专业素质难以满足慕课教学要求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教学管理不适应慕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第31页
    3.3 高职教育中慕课的应用前景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慕课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拓展课程教学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慕课可充实辅助教学资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慕课加快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慕课能促进移动学习、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第33-34页
第4章 高等职业院校的慕课教学模式分析――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第34-48页
    4.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慕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对慕课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呈上升趋势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学生开始主动参与到慕课的学习中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慕课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需不断完善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教师开始主动制作和获取慕课资源第39-40页
    4.2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慕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高职慕课课程的适用性存在问题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平台的低利用率和学习者的高退出率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共享资源的缺乏和线上、线下学习断层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慕课的教育效果及评估认可不甚理想第44-45页
    4.3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慕课教学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尚未培养形成发展与应用慕课的内在动力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开放教育等教学理念与在线学习文化未普及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慕课自身固有的多重内在矛盾的制约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慕课与现存教育制度、教学体系之间存在矛盾第47-48页
第5章 高职院校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第48-69页
    5.1 高职院校慕课的引入路径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以慕课为切入点,更新师生教与学的理念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,进行教学流程改造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解析专业与课程,推进慕课模式的合理运用第49-52页
    5.2 慕课课程资源平台的优化策略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建立国家及学校层面的慕课应用推进机构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构建规范的慕课公共平台,实现资源合理共享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推进慕课课程的精品战略,发展特色慕课建设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争取资金与技术投入,建立长效保障发展机制第59页
    5.3 慕课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第59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重构教育理念,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基于慕课与微课理念,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改变教学过程,研究重心从“教”向“学”的转移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创新学习方式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推进慕课学分认可与授予制度,优化慕课学习评价体系第64-69页
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9-72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69-70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附录第76-80页
    附录 1:调查问卷(慕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)第76-80页
    附录 2:科研成果等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职学校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研究--以东莞市家具学校为例
下一篇: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