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3 文献述评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3 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概念及理论 | 第18-26页 |
2.1 核心概念 | 第18-21页 |
2.1.1 跨文化 | 第18页 |
2.1.2 交际能力 | 第18-20页 |
2.1.3 跨文化交际能力 | 第20-21页 |
2.2 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6页 |
2.2.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2.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| 第26-35页 |
3.1 问卷调查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1.1 问卷设计 | 第26页 |
3.1.2 问卷结果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2 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3.2.1 学生的交际基础薄弱 | 第29-30页 |
3.2.2 课程目标设置片面化 | 第30-31页 |
3.2.3 教师专业素质薄弱 | 第31页 |
3.3 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成因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3.1 学生跨文化的意识相对薄弱 | 第31-32页 |
3.3.2 英语知识储备较弱 | 第32页 |
3.3.3 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极为薄弱 | 第32-33页 |
3.4 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面临的难题 | 第33-35页 |
3.4.1 高职院校自身的劣势 | 第33页 |
3.4.2 教师的水平有待提高 | 第33页 |
3.4.3 学生综合文化知识有待提升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| 第35-44页 |
4.1 跨文化交际方式多样化 | 第35-37页 |
4.1.1 着重培养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 | 第35-36页 |
4.1.2 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 | 第36页 |
4.1.3 重视文化导入的作用 | 第36-37页 |
4.2 教学环境改善 | 第37-40页 |
4.2.1 教学条件改善 | 第37页 |
4.2.2 交际环境改善 | 第37-38页 |
4.2.3 教学氛围改善 | 第38-39页 |
4.2.4 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 | 第39-40页 |
4.3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| 第40-41页 |
4.3.1 强化跨文化交际教育的意识 | 第40-41页 |
4.3.2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| 第41页 |
4.3.3 做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标准修订工作 | 第41页 |
4.4 构建立体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| 第41-44页 |
4.4.1 巧妙融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 | 第41-42页 |
4.4.2 营造跨文化氛围 | 第42-43页 |
4.4.3 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结语 | 第44-46页 |
5.1 结论 | 第44页 |
5.2 展望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附录 1 | 第50-52页 |
附录 2 | 第52-53页 |
附录 3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