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--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

量子点标记纳米微球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前言第9-22页
    1.1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简介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特点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理第10页
    1.2 量子点概况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量子点的定义与发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量子点的物理特性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量子点的荧光特性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量子点的合成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量子点的应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7 量子点荧光免疫标记技术第15-16页
    1.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铁调节表面决定子A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丝氨酸-天冬氨酸富集蛋白D第17页
    1.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纸片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免疫学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1.5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第21-22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2-32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菌株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溶液与培养基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培养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实验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一步法开放体系合成CdTe量子点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两步法封闭体系合成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的CdTe量子点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谷胱甘肽(GSH) CdTe量子点红外光谱表征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重组蛋白IsdA的表达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IsdA兔抗抗体与量子点复合物的制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CdTe量子点-抗体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第31-32页
3 结果与讨论第32-53页
    3.1 一步法开放体系制备CdTe量子点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以C_2H_4O_2S为稳定剂合成CdTe量子点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以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合成CdTe量子点第35-38页
    3.2 两步法封闭体系合成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的CdTe量子点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合成的CdTe量子点的光谱特性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,一步法开放体系与两步法封闭体系合成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对比第39-40页
    3.3 谷胱甘肽(GSH) CdTe量子点红外光谱图第40-41页
    3.4 重组蛋白IsdA的表达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重组蛋白IsdA的诱导表达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IsdA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IsdA蛋白的纯化溶液浓度的选择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IsdA蛋白的纯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44-45页
    3.5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表面蛋白的选择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验动物的选择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抗血清的纯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抗体浓度的测定第46-47页
    3.6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量子点标记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抗体与量子点的复合物表征第47-48页
    3.7 量子点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不同浓缩倍数的量子点—抗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的荧光光谱图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量子点标记IsdA蛋白抗体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装置图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7.3 滤膜的选择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7.4 量子点与IsdA蛋白抗体的比例优化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7.5 特异性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6 检测限第51-52页
    3.8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52-53页
4 结论第53-54页
5 展望第54-55页
6 参考文献第55-63页
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3-64页
8 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杂环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
下一篇:分子印迹压电传感检测桔霉素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