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·前言 | 第11页 |
·油菜籽特性 | 第11-13页 |
·粮油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安全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·包装材料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·电子鼻在粮油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·气质联用技术 | 第18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油菜籽沸腾床干燥工艺的研究 | 第20-2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20-21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21-22页 |
·方法 | 第22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2-23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2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8页 |
·试验设计及其结果 | 第23-24页 |
·响应面回归模型及方差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最佳干燥工艺条件的确定及模型的验证 | 第25-28页 |
·结论 | 第28-29页 |
·影响油菜籽沸腾床干燥工艺综合分的主要因素 | 第28页 |
·最佳干燥工艺参数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低场核磁(L-MRI)技术测定菜籽含油率 | 第29-34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29页 |
·材料 | 第29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29页 |
·实验设计和指标测定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指标测定方法 | 第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不同质量对含油率测定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含水量样品对测定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与索氏抽提法进行对比 | 第32页 |
·精密度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不同包装材料对油菜籽储藏的研究 | 第34-5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材料 | 第34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34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51页 |
·不同包装材料对油菜籽发芽率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·不同包装材料对油菜籽含油率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·不同包装材料对油菜籽表面霉菌数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·不同包装材料对油菜籽的油脂酸值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·不同包装材料对油菜籽的油脂过氧化值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·储藏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品质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储藏条件与油菜籽储藏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4页 |
·发芽率变化情况 | 第51页 |
·油菜籽含油率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表面霉菌的变化情况 | 第52页 |
·油菜籽油脂酸值的变化情况 | 第52页 |
·油菜籽的油脂过氧化值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储藏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品质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基于电子鼻和HS-SPME-GC-MS检测油菜籽储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研究 | 第54-74页 |
·材料和仪器 | 第54-55页 |
·油菜籽 | 第54页 |
·SPME材料 | 第54-55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5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5-56页 |
·电子鼻方法 | 第55页 |
·固相微萃取方法的优化 | 第55-56页 |
·固相微萃取-气质联用方法 | 第56页 |
·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 | 第5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6-73页 |
·电子鼻分析结果 | 第56-58页 |
·固相微萃取方法优化 | 第58-61页 |
·储藏期间挥发性物质及变化 | 第61-65页 |
·储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 | 第65-73页 |
·结论 | 第73-74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74-76页 |
·油菜籽的沸腾床干燥工艺研究结论 | 第74页 |
·NMI20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测定油菜籽含油率研究结论 | 第74页 |
·油菜籽不同包装材料储藏的研究结论 | 第74-75页 |
·基于电子鼻和HS-SPME-GC-MS检测并分析油菜籽储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结论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论文发表情况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