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8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4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·选题依据 | 第10-14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4页 |
| ·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及进展 | 第14-17页 |
| ·电子鼻系统在评定水产品新鲜度中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| ·质构仪在评定水产品新鲜度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·色差计在评定水产品新鲜度中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| ·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、方案 | 第18-25页 |
| ·鲤鱼鲜度的感官评定 | 第18-19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1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·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| 第19-20页 |
| ·实验材料、试剂及仪器 | 第19-2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0页 |
| ·p H值的测定 | 第20-21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汁液流失率的测定 | 第21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1页 |
| ·电子鼻测定鲤鱼的气味变化 | 第21-23页 |
| ·电子鼻系统简介 | 第21-22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质构特性的测定 | 第23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3页 |
| ·色泽的测定 | 第23-24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实验方案 | 第24-25页 |
|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41页 |
| ·感官评价及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| 第25-27页 |
| ·4℃贮藏条件下鲤鱼感官评价及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| 第25页 |
| ·0℃贮藏条件下鲤鱼感官评价及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| 第25-26页 |
| ·-18℃贮藏条件下鲤鱼感官评价及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| ·结论 | 第27页 |
| ·pH值的变化 | 第27-29页 |
| ·4℃贮藏条件下鲤鱼p H值的变化 | 第27-28页 |
| ·0℃贮藏条件下鲤鱼p H值的变化 | 第28页 |
| ·-18℃贮藏条件下鲤鱼p H值的变化 | 第28-29页 |
| ·结论 | 第29页 |
| ·汁液流失率的变化 | 第29-31页 |
| ·4℃贮藏条件下鲤鱼汁液流失率的变化 | 第29-30页 |
| ·0℃贮藏条件下鲤鱼汁液流失率的变化 | 第30页 |
| ·-18℃贮藏条件下鲤鱼汁液流失率的变化 | 第30-31页 |
| ·结论 | 第31页 |
| ·电子鼻输出信号的变化 | 第31-34页 |
| ·4℃贮藏条件下鲤鱼电子鼻输出信号的变化 | 第32页 |
| ·0℃贮藏条件下鲤鱼电子鼻输出信号的变化 | 第32-33页 |
| ·-18℃贮藏条件下鲤鱼电子鼻输出信号的变化 | 第33页 |
| ·结论 | 第33-34页 |
| ·质构特性的变化 | 第34-39页 |
| ·4℃贮藏条件下鲤鱼质构特性的变化 | 第34-35页 |
| ·0℃贮藏条件下鲤鱼质构特性的变化 | 第35-37页 |
| ·-18℃贮藏条件下鲤鱼质构特性的变化 | 第37-38页 |
| ·结论 | 第38-39页 |
| ·色泽的变化 | 第39-41页 |
| ·4℃贮藏条件下鲤鱼色泽的变化 | 第39页 |
| ·0℃贮藏条件下鲤鱼色泽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| ·-18℃贮藏条件下鲤鱼色泽的变化 | 第40页 |
| ·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第四章 预测模型的建立 | 第41-46页 |
| ·各指标与TVBN值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气味指标与TVBN值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质构指标与TVBN值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2页 |
| ·色泽指标与TVBN值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显著相关指标的确定 | 第43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5页 |
| ·模型的验证 | 第45-46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| ·结论 | 第46页 |
| ·展望 | 第46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3页 |
|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