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接触视角下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对新疆汉语方言的影响--以典型句式“V+走/开”为例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. 绪论 | 第11-16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1-13页 |
| ·语言接触 | 第11-12页 |
| ·阿尔泰语系 | 第12页 |
| ·新疆汉语方言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成果与不足 | 第1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2. 语言接触与新疆汉语方言“V+走/开”句式 | 第16-36页 |
| ·语义 | 第16-23页 |
| ·“V+走”句式的语义特点 | 第16-20页 |
| ·“V+开”句式的语义特点 | 第20-23页 |
| ·语法 | 第23-28页 |
| ·“V+走”句式的语法特点 | 第23-25页 |
| ·“V+开”句式的语法特点 | 第25-28页 |
| ·语用 | 第28-34页 |
| ·“V+走”句式的语用特点 | 第28-32页 |
| ·“V+开”句式的语用特点 | 第32-34页 |
| ·语言风格 | 第34页 |
| ·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3. 新疆汉语方言语言演变的动因 | 第36-40页 |
| ·内部动因 | 第36-37页 |
| ·语言交际因素 | 第36页 |
| ·语言态度 | 第36-37页 |
| ·外部动因 | 第37-40页 |
| ·民族关系及语言政策因素 | 第37-38页 |
| ·人口(民族)分布因素 | 第38页 |
| ·文化因素 | 第38-39页 |
| ·社会心理因素 | 第39-40页 |
| 4. 新疆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互补与竞争 | 第40-45页 |
| ·语言互补 | 第40-42页 |
| ·语言表达功能的互补 | 第40-41页 |
| ·语言使用功能的互补 | 第41-42页 |
| ·语言竞争 | 第42-44页 |
| ·语言表达功能的竞争 | 第42-43页 |
| ·语言使用功能的竞争 | 第43-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5. 结语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8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