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凡例 | 第7-10页 |
緒論 | 第10-20页 |
第一節 相關術語的解釋和界定 | 第10-11页 |
第二節 相關研究綜述 | 第11-13页 |
第三節 寫作目的及意義 | 第13-18页 |
第四節 所用資料及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西周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概述 | 第20-98页 |
第一節 西周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簡析 | 第20-22页 |
第二節 西周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逐組考察 | 第22-98页 |
第二章 春秋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概述 | 第98-172页 |
第一節 春秋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簡析 | 第98-100页 |
第二節 春秋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逐組考察 | 第100-172页 |
第三章 戰國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概述 | 第172-562页 |
第一節 戰國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簡析 | 第172-174页 |
第二節 戰國時代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逐組考察 | 第174-562页 |
第四章 兩周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時代性專題研究 | 第562-611页 |
第一節 數量及類型研究 | 第562-570页 |
第二節 借字及相關內容研究 | 第570-583页 |
第三節 本字及相關內容研究 | 第583-602页 |
第四節 聲系及相關內容研究 | 第602-611页 |
參考書目 | 第611-613页 |
參考文獻 | 第613-662页 |
附錄一 兩周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及時代一覽表(借字) | 第662-772页 |
附表二 两周古文字通假用字習慣及時代一覽表(本字) | 第772-882页 |
簡稱表 | 第882-884页 |
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| 第8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