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20页 |
第一節《繫年》面世以來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1-15页 |
第二節《繫年》與戰國文字研究 | 第15-20页 |
第二章 《繫年》中的“徵”字及相關問題 | 第20-54页 |
第一節 以往對“”類字形和“”類字形的討論 | 第21-26页 |
(一) 關於包山 140 號簡正反兩字的討論 | 第21-23页 |
(二) 關於上博七《武王踐阼》相關字形的討論 | 第23-25页 |
(三) 其他相關字形的討論 | 第25-26页 |
第二節 對古文字“”、“ ”、“豈”、“長”、“先”、“失”、“幾”等的再討論 | 第26-48页 |
(一) “(徵)”字本形及相關問題(兼論“髟”字構形及戰國文字中“升”形的諸多來源) | 第27-36页 |
(二) “ ”、“ ”、“微”及相關問題(兼論其與“美”字之關係) | 第36-42页 |
(三) 關於“長”、“先”、“失”、“幾”等字 | 第42-48页 |
第三節 “徵”、“髟”、“美”、“微”、“豈”、“長”、“先”、“失”、“幾”等字正形 | 第48-50页 |
第四節 “”類字形和“”類字形的確切歸屬及相關出土文獻辭句的再讀 | 第50-54页 |
(一) 包山 140 號簡正反兩字皆釋爲“徵” | 第51-52页 |
(二) 上博七《武王踐阼》(01)釋爲“徵”、(02)釋爲“ ” | 第52-53页 |
(三) 其他相關字形的再釋 | 第53-54页 |
第三章 《繫年》國名用字“商”、“周”補議 | 第54-78页 |
第一節 關於“周”字 | 第54-61页 |
(一) “周”字義訓及前人於“周”字構形本義之討論 | 第56-57页 |
(二) 《說文》中“周”之互訓字及相關問題 | 第57-59页 |
(三) “帀”字本義試探與“周”字構形本義的確定 | 第59-61页 |
第二節 關於“商”字 | 第61-73页 |
(一) “商”字義訓 | 第62-64页 |
(二) 略論“商”與大火星 | 第64-66页 |
(三) 關於“商”字構形本義的討論 | 第66-73页 |
第三節 略論《繫年》中的“商邑” | 第73-78页 |
第四章 《繫年》中的“”字及相關簡帛文句的再讀 | 第78-86页 |
第五章 《繫年》同形偏旁析源六例 | 第86-152页 |
第一節《繫年》中的“皇”字與“來”旁 | 第88-108页 |
(一) 《繫年》中的“皇”字及相關問題 | 第88-92页 |
(二) 古文字中的“來”字、“來”旁 | 第92-108页 |
第二節《繫年》中的“殷”字與“户”旁 | 第108-111页 |
第三節《繫年》“者”、“世”、“倝”、“”等字中的“止”旁及相關問題 | 第111-127页 |
(一) “者”字構形及其形體演變 | 第111-118页 |
(二) “世”字中的“止形” | 第118-119页 |
(三) “倝”、“”與“止形” | 第119-125页 |
(四) “延”、“前”與“止形” | 第125-127页 |
第四節《繫年》中的“執”字、“埶”字與“舟”旁 | 第127-134页 |
(一) 《繫年》中的“舟”旁與古文字“舟”旁的演變 | 第127-132页 |
(二) 《繫年》“埶”字、“執”字中的“舟”形 | 第132-134页 |
第五節《繫年》中的“米形偏旁” | 第134-143页 |
第六節《繫年》中的“妻”字與“弁形偏旁” | 第143-152页 |
(一) 《繫年》中的“妻”字及其“弁形偏旁”的來源 | 第143-145页 |
(二) 《繫年》中其他“弁形偏旁”的來源及相關問題 | 第145-152页 |
第六章 論《繫年》中的“師”與“追”同形及相關問題 | 第152-178页 |
第一節《繫年》中的“師”、“追”用字及其古文字字形的演變 | 第152-155页 |
(一) 《繫年》所見“師”字、“追”字的寫法 | 第152-153页 |
(二) 古文字“師”字、“追”字的演變 | 第153-155页 |
第二節“ ”與“ ”的構形 | 第155-162页 |
(一) “ ”字構形及其與“ ”字的關係 | 第155-158页 |
(二) 關於“ ”字構形的討論 | 第158-162页 |
第三節“ ”字本義爲“臀”的其他證據 | 第162-171页 |
(一) 甲骨文中“ ”與“阜”的區別 | 第162-167页 |
(二) 《說文》所收“臀”字及其異體與“ ”之構字間的關係及問題 | 第167-171页 |
第四節《繫年》中“師”、“追”都寫作“ ”的原因 | 第171-173页 |
第五節 附論“ ”在古文字構形中的用法 | 第173-178页 |
(一) “ ”用其引申義參與構字 | 第173-174页 |
(二) “ ”用其假借義參與構字 | 第174-178页 |
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| 第178-180页 |
參考文獻 | 第180-1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