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2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酵母生产丙酮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9页 |
·丙酮酸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| 第10-12页 |
·产丙酮酸菌种及丙酮酸的生产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酵母菌生产丙酮酸的发酵机制及代谢途径 | 第14-16页 |
·丙酮酸的检测 | 第16-17页 |
·酵母菌代谢进化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·转录组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3页 |
·转录组技术平台 | 第19-21页 |
·转录组学技术在代谢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页 |
·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丙酮酸生产菌的筛选及其适应性进化 | 第25-41页 |
·前言 | 第2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2页 |
·菌种 | 第25-26页 |
·常用生化试剂 | 第26页 |
·分子生物常用酶、试剂盒及电泳缓冲液 | 第26页 |
·仪器与设备: | 第26-27页 |
·培养基 | 第27页 |
·培养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分析检测方法 | 第28页 |
·HPLC标准曲线样品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·试剂盒使用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进化菌株的菌种验证 | 第30-31页 |
·菌种的保存 | 第31-3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0页 |
·丙酮酸生产菌的筛选 | 第32页 |
·T.glabrataIFO005-3672 CGMCC No0879 的高温适应性进化 | 第32-34页 |
·进化菌株的鉴定 | 第34-37页 |
·出发菌株与进化菌株生长情况的对比 | 第37-38页 |
·出发菌株与进化菌株摇瓶发酵生产丙酮酸性能的对比 | 第38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光滑球拟酵母进化菌株的发酵优化及丙酮酸生产性能 | 第41-52页 |
·前言 | 第4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3页 |
·菌种 | 第41页 |
·常用生化试剂 | 第41-42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42页 |
·培养基 | 第42-43页 |
·培养方法 | 第43页 |
·分析检测方法及HPLC标准曲线的制备 | 第4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0页 |
·维生素的添加对丙酮酸生产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·通气量对丙酮酸生产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出发菌株及进化菌株发酵生产丙酮酸的优化及对比 | 第47-49页 |
·出发菌株及进化菌株小试扩大发酵对比 | 第49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进化菌株与出发菌株的转录组分析 | 第52-60页 |
·前言 | 第5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5页 |
·菌种 | 第5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有关转录组分析报告的工作流程 | 第53页 |
·有关项目结果报告的内容 | 第53-5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9页 |
·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GO富集显著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3页 |
·总结 | 第60-62页 |
·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附录 | 第70-8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