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9页 |
| ·乳酸菌产细菌素的类型 | 第7-9页 |
| ·羊毛硫抗生素 | 第7-8页 |
| ·Ⅱ类细菌素 | 第8-9页 |
| ·大的、热不稳定的细菌素 | 第9页 |
| ·复合细菌类 | 第9页 |
| ·明串珠菌和片球菌产细菌素的特性 | 第9-11页 |
| ·明串珠菌和片球菌的生物学特征 | 第9-10页 |
| ·化学性质 | 第10-11页 |
| ·影响细菌素活性的因素 | 第11-13页 |
| ·菌株筛选 | 第11-12页 |
| ·菌株产生细菌素代谢过程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·细菌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| 第13-16页 |
| ·细菌素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| ·细菌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| 第15页 |
| ·细菌素在肉品保藏中的应用 | 第15页 |
| ·细菌素在果蔬制品及发酵果蔬饮料中的应用 | 第15页 |
| ·细菌素在酒精饮料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·作为栅栏技术的一个环节用于食品的保藏 | 第16页 |
| ·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菌株筛选 | 第16-17页 |
| ·一般特性研究 | 第17页 |
| ·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17页 |
| ·应用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本项研究目标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 | 第19-25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材料 | 第19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19页 |
| ·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0-24页 |
| ·指示菌的筛选结果 | 第20-21页 |
| ·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结果 | 第21-22页 |
| ·无细胞培养液中和后抑菌试验结果 | 第22页 |
| ·蛋白类抑菌物质的实验结果 | 第22-23页 |
| ·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 | 第23-24页 |
| ·L.lactis(9)的生长曲线 | 第24页 |
| ·结论 | 第24-25页 |
| 第三章 产细菌素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| 第25-3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菌株及来源 | 第25页 |
| ·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| 第25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2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1页 |
| ·碳源 | 第26-27页 |
| ·氮源 | 第27-28页 |
| ·培养基初始pH 值 | 第28-29页 |
| ·培养温度 | 第29页 |
| ·接种量 | 第29-30页 |
| ·培养条件正交优化试验 | 第30-31页 |
| ·小结 | 第31-33页 |
| 第四章 菌株L.LACTIS(9)产细菌素的分离纯化 | 第33-3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33页 |
| ·主要试剂材料 | 第3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5-37页 |
| ·细菌素粗提物电泳 | 第35-36页 |
| ·细菌素粗提物的提纯 | 第36-37页 |
| ·细菌素分子量确定 | 第37页 |
| 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五章 L.LACTIS(9)产细菌素的抑菌谱和应用 | 第38-45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实验器材 | 第38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4页 |
| ·乳酸明串珠菌L.lactis(9)产细菌素的抑菌谱 | 第39-40页 |
| ·乳酸明串珠菌L.lactis(9)产细菌素的应用 | 第40-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1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51-52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52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附录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