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零 绪论 | 第7-15页 |
·惯用语研究述评 | 第8-14页 |
·惯用语的划界 | 第8-12页 |
·惯用语的结构 | 第12-13页 |
·惯用语的功能 | 第13-14页 |
·小结 | 第14-15页 |
壹三音节惯用语地位及成因 | 第15-24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比例考察 | 第15-16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占多数的成因 | 第16-23页 |
·构词因素 | 第16-19页 |
·韵律因素 | 第19-21页 |
·历时因素 | 第21-23页 |
·语用因素 | 第23页 |
·小结 | 第23-24页 |
贰三音节惯用语内部分类研究 | 第24-29页 |
·惯用语内部分类的标准 | 第24-26页 |
·音节 | 第24页 |
·感情色彩 | 第24页 |
·修辞手段 | 第24-26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的再分类 | 第26-28页 |
·可离合类 | 第26-27页 |
·不可离合类 | 第27页 |
·其他变换类 | 第27-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29页 |
叁三音节惯用语结构与功能研究 | 第29-35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结构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惯用语结构的基本类型 | 第29-30页 |
·述宾型惯用语为主的成因 | 第30-31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功能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作主语 | 第31页 |
·作谓语 | 第31页 |
·作宾语 | 第31-32页 |
·作定语 | 第32页 |
·做状语 | 第32页 |
·作补语 | 第32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结构与句法功能的联系 | 第32-34页 |
·结构与功能的对称 | 第32-33页 |
·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| 第33-34页 |
·差异的因素考察 | 第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肆 三音节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| 第35-47页 |
·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| 第35-37页 |
·惯用语是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| 第35-36页 |
·惯用语是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| 第36页 |
·惯用语教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| 第36-37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调查与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问卷调查 | 第37-38页 |
·学生作业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的教学策略 | 第41-46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的教学对象 | 第41-42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的教学策略 | 第42-43页 |
·三音节惯用语的教学方法 | 第43-46页 |
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伍 结语 | 第47-48页 |
附录一 《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》所列的惯用语 | 第48-49页 |
附录二 《现代汉语词典(第五版)》里面所列的惯用语 | 第49-50页 |
附录三 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涉及到的惯用语 | 第50-54页 |
附录四 留学生学习汉语惯用语阅读能力问卷调查表(一) | 第54-55页 |
附录五 留学生学习汉语惯用语阅读能力问卷调查表(一)调查结果 | 第55-56页 |
附录六 留学生学习汉语惯用语阅读能力问卷调查表(二) | 第56-57页 |
附录七 留学生学习汉语惯用语阅读能力问卷调查表(二)调查结果 | 第57-58页 |
附录八 《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》所列的同义惯用语和反义惯用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后记 | 第62-64页 |
附件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