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13页 |
前言 | 第13-17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7-52页 |
第一章 发展脉络 | 第17-27页 |
第一节 学校效能评价的起源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学校效能评价的传播 | 第19-27页 |
第二章 主要进展 | 第27-45页 |
第一节 评价模式日益丰富 | 第27-37页 |
第二节 效能指标逐步扩展 | 第37-41页 |
第三节 评价技术取得了突破 | 第41-45页 |
第三章 挑战与趋势 | 第45-52页 |
第一节 面临的挑战 | 第45-49页 |
第二节 发展的趋势 | 第49-52页 |
第二部分 理论构建 | 第52-107页 |
第四章 基本概念的辨析 | 第52-62页 |
第一节 什么是学校效能 | 第52-59页 |
第二节 什么是学校效能评价 | 第59-62页 |
第五章 学校效能评价模式的构建 | 第62-75页 |
第一节 建模面临的难点 | 第63-65页 |
第二节 建模应遵循的原则 | 第65-70页 |
第三节 学校效能评价模式——多层互动评价模式 | 第70-75页 |
第六章 学校效能评价指标的设计 | 第75-97页 |
第一节 制订效能指标的依据 | 第75-77页 |
第二节 学校效能评价指标的框架 | 第77-97页 |
第七章 学校效能评价方法的完善 | 第97-107页 |
第一节 关于抽样的问题 | 第98-100页 |
第二节 关于方法综合的问题 | 第100-105页 |
第三节 关于纵向设计的问题 | 第105-107页 |
第三部分 实践探索 | 第107-132页 |
第八章 理论的可行性 | 第107-121页 |
第一节 学校效能评价的尝试 | 第107-119页 |
第二节 学校效能评价的优势与局限 | 第119-121页 |
第九章 推广的可能性 | 第121-132页 |
第一节 教育改革为学校效能评价提供了机遇 | 第121-126页 |
第二节 实施学校效能评价的条件 | 第126-129页 |
第三节 推进学校效能评价可以采取的对策 | 第129-132页 |
附录 | 第132-177页 |
附录一、有关学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32-135页 |
附录二、本研究使用的有关调查工具 | 第135-138页 |
附录三、有关学校效能影响因素 | 第138-142页 |
附录四、学校效能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| 第142-166页 |
附录五、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| 第166-1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7-183页 |
后记 | 第1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