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可铮歌唱艺术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温可铮的艺术生涯 | 第9-16页 |
一 从艺之路 | 第9-13页 |
(一) 童年启蒙 拜师学艺 | 第9-10页 |
(二) 初露锋芒 又遭磨难 | 第10-12页 |
(三) 人到暮年 壮志不已 | 第12-13页 |
二 演唱艺术成就及声乐教学贡献 | 第13-16页 |
(一) 演唱艺术成就 | 第13-14页 |
(二) 声乐教学贡献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温可铮歌唱艺术的特征 | 第16-39页 |
一 精湛的歌唱技巧 | 第16-22页 |
(一) 高超的呼吸控制 | 第16-18页 |
(二) 合理的混声共鸣 | 第18-19页 |
(三) 精准的咬字吐字 | 第19-22页 |
二 深厚的文艺修养与丰富的生活体验 | 第22-26页 |
(一) 文艺修养 | 第22-25页 |
1、对京剧艺术的借鉴 | 第24页 |
2、对书画艺术的借鉴 | 第24-25页 |
(二) 生活体验 | 第25-26页 |
三 真挚的情感表达 | 第26-35页 |
(一) "用心灵歌唱"的美学原则 | 第27页 |
(二) 作品情感表达的实现 | 第27-35页 |
(三) 情感表现的平衡控制 | 第35页 |
四 丰富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艺术创造 | 第35-39页 |
(一) 艺术表现 | 第36-37页 |
(二) 艺术创造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温可铮歌唱艺术对我们的启示 | 第39-43页 |
一 提倡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| 第39-40页 |
二 突破声部表现及唱法划分的藩篱 | 第40-41页 |
三 持之以恒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
附录 | 第46-51页 |
后记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