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对外汉语教学中“上”、“下”等三组方位词的认知分析--Take “上”、“下” Three Pairs of Directional Words As Examples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绪论第7-11页
 第一节 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-8页
 第二节 研究范围、方法及理论基础第8页
 第三节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1页
  一、国内外关于隐喻研究的综述第8-10页
  二、主体研究综述第10-11页
第一章 方位词与隐喻第11-17页
 第一节 关于方位词的定义第11-12页
 第二节 方位词的特点第12-14页
  一、方位词的实词性第12-13页
  二、方位词的虚化第13-14页
 第三节 方位词与隐喻第14-17页
第二章 “上、下”等三组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和隐喻认知分析第17-39页
 第一节 “上、下”的意义及其隐喻认知分析第17-26页
  一、“上”、“下”的意义第17页
  二、“上”、“下”的意象图式第17-20页
  三、“上”、“下”的隐喻义第20-24页
  四、“上”、“下”的对称与不对称第24-26页
 第二节 “前、后”的意义及其隐喻认知分析第26-32页
  一、“前”、“后”的意义第27页
  二、“前”、“后”的意象图示第27-28页
  三、“前”、“后”的隐喻义第28-31页
  四、“前”、“后”的对称与不对称第31-32页
 第三节 “里(内、中)、外”的意义及其隐喻认知分析第32-39页
  一、“里(内、中)、外”的意义第33页
  二、“里(内、中)、外”的意象图示第33-35页
  三、“里(内、中)、外”的隐喻义第35-37页
  四、“里(内、中)、外”的对称与不对称第37-39页
第三章 “上、下”等三组方位词在介词框架内的隐现第39-48页
 第一节 介词框架内“上”、“下”等方位词隐现现象考察第39-44页
  一、含有方位词的介词框架第39-40页
  二、介词框架中“上”、“下”等方位词隐现现象的考察第40-44页
 第二节 介词框架内“上”、“下”等方位词隐现现象分析第44-48页
  一、介词及方位词的语义因素第45-46页
  二、句法因素第46页
  三、音节因素第46-48页
第四章 留学生习得方位词出现的偏误情况第48-58页
 第一节 留学生习得“上/下”、“前/后”等方位词的偏误分类第48-54页
  一、语音、语义方面的偏误第49-50页
  二、语法方面的偏误第50-54页
 第二节 留学生习得方位词产生偏误的原因第54-56页
  一、认知因素第54-55页
  二、母语负迁移第55页
  三、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第55-56页
  四、文化因素第56页
  五、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第56页
 第三节 留学生习得方位词的情况第56-58页
第五章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位词教学第58-64页
 第一节 纠正偏误的意义与方式、方法第58-60页
  一、纠正偏误的意义第58页
  二、纠正偏误的方式和方法第58-60页
 第二节 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教学的策略第60-61页
 第三节 隐喻认知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设想第61-64页
  一、语言能力、交际能力和隐喻能力第61-62页
  二、隐喻认知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设想第62-64页
结语第64-66页
注释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史记》交互动词配价研究
下一篇:汉语“什么”非疑问句用法的对外教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