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析语义韵与语境的互动机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8页 |
0.1 语义韵研究评述 | 第8-15页 |
0.1.1 相关概念 | 第8-9页 |
0.1.2 语义韵的理论研究 | 第9-11页 |
0.1.3 语义韵的应用研究 | 第11-15页 |
0.1.4 语义韵研究的不足 | 第15页 |
0.2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理论、方法及工具 | 第15-18页 |
0.2.1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5页 |
0.2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0.2.3 研究工具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“鼓动”的语义韵综合考察 | 第18-31页 |
1.1 “鼓动”的类联接与语义趋向 | 第18-25页 |
1.1.1 数据提取 | 第18-21页 |
1.1.2 “鼓动”的类联接及其分布 | 第21-22页 |
1.1.3 “鼓动”的语义趋向 | 第22-25页 |
1.2 “鼓动”的语义韵构建 | 第25-29页 |
1.2.1 “鼓动”的语义韵轮廓 | 第25页 |
1.2.2 “鼓动+(NP)+VP”的语义韵 | 第25-27页 |
1.2.3 “鼓动+NP”的语义韵 | 第27-29页 |
1.3 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“好心”的语义韵综合考察 | 第31-43页 |
2.1 “好心”的类联接与语义趋向 | 第31-34页 |
2.1.1 数据提取 | 第31页 |
2.1.2 “好心”的类联接及其分布 | 第31-33页 |
2.1.3 “好心”的语义趋向 | 第33-34页 |
2.2 “好心”的语义韵构建 | 第34-42页 |
2.2.1 “好心”的语义韵轮廓 | 第34页 |
2.2.2 “好心+NP+VP”的语义韵 | 第34-37页 |
2.2.3 “好心+VP”的语义韵 | 第37-39页 |
2.2.4 “VP+好心”的语义韵 | 第39页 |
2.2.5 “是(出于)+好心”的语义韵 | 第39-40页 |
2.2.6 “好心好意”的语义韵 | 第40-42页 |
2.3 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研究的启示 | 第43-52页 |
3.1 语义韵与语境的互动机制 | 第43-45页 |
3.1.1 语境对语义韵的构建 | 第43-44页 |
3.1.2 语义韵对语境的辖制 | 第44-45页 |
3.2 亟待解决的问题 | 第45-49页 |
3.2.1 选择合适的节点词 | 第45-48页 |
3.2.2 概括节点词的多种语义趋向 | 第48-49页 |
3.3 语义韵导向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| 第49-52页 |
3.3.1 建立教学词汇索引库 | 第49页 |
3.3.2 培训使用语料库分析软件 | 第49-50页 |
3.3.3 启发学生语义韵意识 | 第50页 |
3.3.4 呈现索引行 | 第50-51页 |
3.3.5 巩固练习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附录一 语义韵研究常用软件介绍 | 第55-56页 |
附录二 “鼓动”左侧高频共现词及其频数表 | 第56-57页 |
附录三 “鼓动”右侧高频共现词及其频数表 | 第57-58页 |
附录四 “好心”左侧高频共现词及其频数表 | 第58-59页 |
附录五 “好心”右侧高频共现词及其频数表 | 第59-60页 |
附录六 汉语词项语义韵调查总表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