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5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7-9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三、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欧文·柏林的音乐剧歌曲创作生涯 | 第15-30页 |
第一节 “锡盘巷”高产期(1920年前) | 第15-18页 |
一、一举成名的《当心脚下》 | 第16-17页 |
二、席卷全国的《仡仡亚翰》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“音乐盒剧场”自立门户(1920-1940) | 第18-23页 |
一、音乐喜剧《椰子》 | 第19-21页 |
二、讽刺喜剧《面对音乐》 | 第21-22页 |
三、时事讽刺剧《万众欢呼》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引领音乐剧商业化创作(1941-1962) | 第23-30页 |
一、军队特邀《军队在此》 | 第23-25页 |
二、同行邀约《飞枪金燕》 | 第25-27页 |
三、联合制作《称我夫人》 | 第27-30页 |
第二章 欧文·伯林音乐剧歌曲创作的主要特点 | 第30-53页 |
第一节 音乐民族化 | 第30-40页 |
一、偏爱大调式进行曲风 | 第30-35页 |
二、强调“雷格泰姆”元素 | 第35-40页 |
第二节 句诗平民化 | 第40-53页 |
一、引入非裔语言 | 第40-45页 |
二、句诗贴和音乐 | 第45-53页 |
第三章 欧文·柏林音乐剧歌曲创作的重要影响 | 第53-67页 |
第一节 对美国流行音乐创作发展的影响 | 第53-58页 |
一、奠定“雷格泰姆”历史地位 | 第53-55页 |
二、影响社会主流消费群体 | 第55-58页 |
第二节 对音乐剧创作发展的影响 | 第58-67页 |
一、提升音乐剧商业价值 | 第58-64页 |
二、改变音乐剧创作模式 | 第64-67页 |
结语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0页 |
附录 | 第70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