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历史论文

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
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(一) 选题缘由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 国内外关于历史理解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1-14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的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(四) 创新点第15-16页
一. 意义和作用第16-21页
    (一) 是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需要第16-17页
    (二)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第17-18页
    (三) 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第18-19页
    (四) 是提高教师的“教”和“学生”的学的需要第19-21页
二、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(一) 历史理解能力概念的界定第21页
    (二) 历史理解能力的内涵第21页
    (三) 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比较第21-23页
三、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实践第23-38页
    (一) 利用乡土资源,增强家国情怀第23-24页
    (二) 创设历史情境,趣味理解第24-26页
    (三) 历史概念教学,升华理论理解第26-29页
    (四) 重视时空观念,理解基础知识第29-30页
    (五) 构建知识体系,培养整体观念第30-32页
    (六) 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,培养思维记忆第32-33页
    (七) 领悟史学范式,培养多元视野第33-35页
    (八) 培养质疑精神,提高理性思维第35-38页
四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思考第38-42页
    (一) 应注意的问题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注意历史学科的特点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注意学生现有知识和基础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39页
    (二) 要突破的难关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注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双向互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注意高考升学率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注意核心素养与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衔接第40页
    (三) 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应遵循的原则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反对娱乐化庸俗化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促进学生理性思考第41-42页
结语第42-43页
附录第43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研究--以昆明市X中学为例
下一篇: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